塔吉克民族特殊的审美追求。他们视鹰为强者、英雄,在民间有关鹰的民歌和传说,甚至连舞蹈的起源都与鹰的习性、动态联系在一起,于是形成了“鹰舞”。
在塔吉克人看来,鹰是百鸟的统帅,象征着忠诚、恩爱、豪爽与勇健,他们往往把那些胸襟宽广、善良正直、诚实和蔼、与人友善、助人为乐的人比作鹰。在有些民间传说中,鹰是塔吉克人的庇护者、保卫者和拯救者。
在远古时期,兀鹰是和塔吉克人居住在一起的。人们以狩猎为业,在那时,塔吉克人家家户户都养鹰,鹰就像现在的猎犬一样。鹰白天追随主人狩猎,夜晚给主人看房。塔吉克人都很爱自己的鹰,把他们看做自己可靠的朋友。
鹰与孔雀
一只孔雀在花园里展翅开屏,吸引了好多的观赏者对它称赞不已,一只鹰从空中飞来,也被孔雀的美丽所吸引,停在树上。洋洋得意的孔雀瞥了一眼鹰,嘲讽道:“真主啊,世上竟有这么丑的鸟儿!”鹰大怒,展翅高飞。突然,它看见一只狼正偷偷靠近孔雀,准备扑向孔雀。鹰抛开了对孔雀的怨恨,俯冲下来,用它的利爪抓住狼飞上高空。观赏者们眼看了这场面,又转而赞颂勇敢无畏的鹰。谚语说:“孔雀再美丽,也不能雄鹰一样展翅高飞。”
鹰笛的传说
之一:传说有一对青年男女奴仆相互表达爱意。当时他们的主人一直觊觎姑娘的美色,得知此事后,便起意杀死这对青年男女。小伙子和姑娘连忙逃跑,打算逃脱主人得魔爪。恶霸得知后愤而追之,并用弓箭射杀了姑娘。姑娘死后化作一只鹰向恶霸复仇。在复仇的过程中,姑娘受了重伤。临死前,姑娘请求恋人用她的翅膀上的鹰翅骨做成一支笛子,以这支鹰笛吹奏的乐曲来作为他们永恒爱情的见证。
之二:很久以前,一群外国人入侵塔吉克的一个小山村,塔吉克牧民与侵略者之间展开了殊死战斗,但是由于寡不敌众,牧民们困入险境。这时,一位牧民的兀鹰要求主人将它杀死,然后用它翅膀上的骨头制作一支笛子。牧民强忍着悲痛杀死了心爱的兀鹰,用其翅骨做成两支鹰笛,吹奏出一支伤感的曲子。悠扬的笛声伴随着群山的回声,传遍了远近各个村庄,甚至传到了鹰的世界。远近的人们和鹰群知道这个村庄的乡亲们的遭遇险境,便从四面八方赶来,与外国侵略者展开搏斗。在一场人和鹰的联合作战中牧民们歼灭了所有的入侵者。
之三:在古时候,有一个恶霸巴依,在他的奴仆中,有一位名叫瓦发的小伙子和一个叫古丽米合尔的姑娘,他们坠入了爱河。巴依知道后很不高兴,便算计拆散这对恋人,他将瓦发送到遥远的地方去放牧,而把姑娘留在家干活。一天,瓦发的羊群受到恶狼的袭击。这时,有一只巨大的雄鹰为了拯救他的羊群飞来与恶狼撕杀,把恶狼啄死了,而雄鹰也受重伤快死了。鹰睁开眼对瓦发说:“我已经不行了,你杀了我,用翅骨做一对笛子,当作我留给你的遗物吧!你有难时吹响它,就会得救。”瓦发含泪从鹰的翅膀上抽出一根空心骨头,在上面开了3个孔,吹出了美妙无比的乐曲。后来,巴依霸占了瓦发心爱的姑娘古丽米合尔,还想杀害瓦发。瓦发想起那只雄鹰死前的嘱咐,吹响了那支笛子。这时,许多鹰从四面八方飞来,啄死了可恶的巴依,解救了这对善良的恋人。塔吉克神奇的“鹰笛”,从此就诞生了,成为塔吉克人的护身法宝。
之四:在远古时期,居住在“万山之祖”帕米尔 高原上的塔吉克人,还过着狩猎生活,家家户户养着猎鹰,它们白天随主人狩猎,晚上为主 人看房。有一个名叫娃发的猎手,住在达卜达尔山谷里,他家祖辈都是有名的猎户,家 里有一支祖传的鹫鹰,已活了一百多年,可眼力还非常好,百里以外的小雀也休想逃出法眼,它的尖嘴和利爪能撕碎一只黑熊。远近猎手都羡慕这只猎鹰,都叫它“鹰王”。娃发每天带着 “鹰王”狩猎,猎获的鸟兽也和过去一样,全被奴隶主夺去。命运如此悲惨, 他只有向“鹰王”倾诉自己的哀怨:“塔吉克奴隶啊,像天边坠落的星星。活着的被吸血鬼 吸吮,死去的都闭不上眼睛。凶狠的奴隶主啊!残酷无情,冷硬的心肠,像慕士塔格冰峰。塔吉克奴隶啊!难道永远是天边将要坠落的星星?!”这歌声像猎鹰一样张开了翅膀,到处飞 翔,传遍了高原、山谷,奴隶主吓得胆战心惊,下令娃发交出“鹰王”,为他家看门护院。娃发气得几乎昏了过去。“鹰王”对他唱了起来:“娃发娃发 ,快把我杀,用我骨头,做支笛吧,你有了笛,要啥有啥,就不会受苦啦!”娃发听了又 惊又喜,怎舍得杀掉自己心爱的猎鹰呢,他抚摸着鹰的羽毛,流下了伤心的眼泪。“鹰王” 又唱道:“娃发娃发,快把我杀,我死以后,会成仙家,若不杀我,主家一来,把我抢走,你 也难活。”娃发心想,也许它真能变成神仙吧,就把“鹰王”杀了,抽出翅膀上最大的一根空心骨头,钻了三个洞眼,做成了一支短笛,取名“那依”,吹出了动听的曲调。娃发吹起鹰笛,猎鹰成群而至,狠狠地惩罚了奴隶主,使他再也不敢欺压奴隶了。从此,鹰笛在塔吉 克人盛行不衰,并且一直流传至今。
鹰舞
鹰舞是塔吉克族的民间传统自娱性舞蹈,场地不受限制。无论田埂地头、庭院室内,只要人们兴致所至都可起舞。(《新疆游牧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概论》)其舞步与鹰笛的曲调是一致的,主要是八分之五拍、八分之六拍、八分之七拍,基本动作是:腰微弯,右臂朝前伸,手指微朝上,左臂弯曲朝后,位于腰部,手指伸开。脚步随着笛声和鼓点旋转360度,此时,收回右臂放在背后,伸出左臂朝前。有时两臂平行,有时两臂一上一下,恰似鹰的翅膀,脚步随鼓点和笛声可旋转180度和360度,也可朝前和左右前进。无论在旋转或是在前进时,两肩还要随着曲调的节奏不停地一上一下地抖动。
鹰舞主要是男人的舞蹈,但也有男女合跳的,也有集体跳的,遇到节日或是婚礼,只要是鹰笛和手鼓声一响起,男男女女都会翩翩起舞。(《新疆游牧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概论》)
在鹰舞中还有“马舞”、“箭舞”、“刀舞”等舞蹈,也是用鹰笛和手鼓伴奏,其舞步和鹰舞的步伐差不多。舞蹈开始时,往往先由一名舞技较高者下场,接着,众人便纷纷下场共舞。
鹰笛增辉
塔吉克族舞蹈特色的形成和伴奏乐器及其特有的演奏方法分不开,鹰笛、手鼓、拉巴甫(热瓦甫)、布兰孜库姆、塔吉克式艾捷克都是其广泛使用的民间乐器。其中鹰笛是塔吉克族最典型的乐器,吹奏技法繁难,但音调别致、美妙。
鹰笛是用鹰的翅骨做成的,只由三孔,也称“三孔骨笛”,塔吉克语称“斯特洪诺依”。“斯特洪”为骨的意思,“诺依”是笛子的意思。笛长约25厘米到26厘米左右,整个鹰笛稍有弯曲,吹的一头直径稍大,约有1.5厘米左右,有孔的一头直径较小,约有1厘米左右。鹰笛的曲调有固定的曲目,如在婚礼和喜庆的时候吹“恰甫苏孜”、“泰温”、“吉格伦”、“黑吾力”、“巴拿纳马克”、“热布让克”等曲调;在叼羊时吹“腾巴克苏孜”、“瓦拉瓦拉科克”等曲调;在思念家乡和情人时吹“法拉克”曲调;在大同乡的塔吉克人给年轻人和有威望的人送葬时,吹奏“塔里肯”的曲调。除了在吹思念的曲调时是一人,不用手鼓伴奏外,在演奏其他曲目时都是两人,并由两名妇女敲一个手鼓,这种手鼓比一般的手鼓要大,用不同的鼓点伴奏。鹰笛虽然只有三孔,但可吹出7个的音节。
鹰笛是塔吉克民族独有的乐器,其声音清脆宏亮,十分动听。在盛大的赛马、叼羊活动中,多支鹰笛吹奏《叼羊曲》、多名妇女同时击奏多面手鼓敲奏“瓦拉瓦拉赫克”,令骑手和马都兴奋不已。
形式多彩
鹰舞的主要形式有“恰甫苏孜”、“买力斯”、“拉泼依”等。“恰甫苏孜”在塔吉克语中意为:“快速、熟练”,它既指节奏,又是即兴表演并带有竞技性的舞蹈形式,代表了塔吉克族舞蹈特有的风格。其表演以双人对舞为主,形式活泼,舞者可自由进退,两三组同舞,亦可男女同舞。表演时多由一名男子邀请另一男子同舞,两人徐展双臂,沿场地边缘缓缓前进,如双鹰盘旋翱翔;随后节奏转快,两人互相追逐嬉戏,忽而肩背近贴侧目相视,快步行走,又蓦地分开跃起,如鹰起隼落,由低到高拧身旋转,扶摇直上,最后舞蹈在竞技旋转中结束。
2006年5月20日,塔吉克族鹰舞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