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用户名:
密码:

石青色绸金丝织锦龙褂

文/陶颖  图/张丹波 陶颖
浏览量:

石青色绸金丝织锦龙褂正面

石青色绸金丝织锦龙褂背面

石青色绸金丝织锦龙褂上绣的团龙

  民族文化宫博物馆的这件石青色缎金丝织锦龙褂,是清乾隆皇帝赐予云南西双版纳车里宣慰使司的官服。其身长63厘米,两袖通长45厘米,袖口宽32厘米,下摆宽74厘米,后裾长70厘米,丝质。它以石青色绸地面料为底色,圆领,右衽大襟,平阔袖,四开裾,内衬灰色软绸。周身金线密布,绣有金龙、云龙纹、八宝、海水江崖纹等图案。整件龙褂共有4团金丝线绣制的五爪龙,分布于胸前、后背与两肩,龙首均为正面,前胸和背面相同,头部左右对称,双目圆睁,正视前方,蜿蜒而坐,故又称正龙或坐龙。团龙五爪,是龙纹中最为尊贵的纹饰。石青色绸面主题花纹还用金丝线绣有云纹,以及寓有“八宝生辉”吉祥之意的盘长、伞、盖、鱼、法轮、莲花、宝瓶、法螺等佛教八宝图案;下摆织绣象征寿如山高、福似海深的海水江崖纹。领口、斜襟上缝有四个盘扣,扣上缀有四枚圆形镂空铜纽扣。领口、袖口、前后襟边缘饰灰蓝色绸边。前后及左右下摆处各有16厘米的开裾。

  在我国历史的封建礼制中,服饰上的龙图案形象主要为帝王、君王所用。从商周传下来的衮服,一直到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代末年,龙纹依然为帝王所专用。龙,在服饰图纹中长期占据着最高位置。根据龙的形状,有团龙、行龙、大龙等三种,不同的龙形,在服装上各具特定的象征意义,表现出端庄严谨、昂扬矫健、气势宏大的气质。

  清代宫廷服饰有着严格等级特征,按照清朝律制,龙袍只限于皇帝;其次以蟒袍为贵,蟒袍以蟒数和爪数区分等级,一品至三品,绣九蟒五爪,四至六品,绣四爪八蟒,七至九品绣五蟒四爪,皇子通用五爪蟒。《大清会典》卷四十七有记:“蟒袍,亲王、郡王,通绣九蟒。贝勒以下至文武三品官、郡君额驸、奉国将军、一等侍卫,皆九蟒四爪。文武四五六品官、奉恩将军、县君额驸、二等侍卫以下,八蟒四爪。文武七八九品、未入流官,五蟒四爪。”其官服严格按照官职品级区分,如有违者均受严厉的制裁,甚至被处于极刑。

  款式上,清朝服饰还以开裾数量的多少,反映等级的高低,开裾越多者等级越高。一般宗室及以上者皆为四开裾,宗室以下均为前后两开裾。民族文化宫博物馆所藏石青色金丝织锦龙褂为四开裾,可见其规格之高。

  清朝礼制规定,在颜色上只有帝、后可用明黄,皇太子用杏黄色,皇子用金黄,亲王、郡王仅次于皇,用的是蓝色,或石青色。从故宫博物院藏宫廷服饰中有:石青色缎缉米珠四团云龙夹衮服(清 乾隆)、石青色云蟒妆花缎袷女褂(清 雍正皇孙福晋所穿之朝褂)、石青色缎绣彩云蓝龙绵甲(清 康熙),南京博物院藏:石青云龙妆花缎袍料(清)等等可看出,石青色在清宫廷服饰色彩中广泛应用。石青色一般可以在河边看到,那些被水长期浸没的石头,呈现的就是这个颜色。石青色由70%白+10%粉绿+20%紫罗兰的色彩调配而成,给人的感觉是沉着,冷静,较偏冷,也会给人一种孤寂的感觉。

  江南三织造是专门负责织造清代帝后各式服饰及赏赐、贸易等绸缎的机构。其中江宁织造局主要生产云锦,其花纹艳丽多彩,宛如云霞,其妆花织物工艺繁复、华丽美观;杭州织造局织造绸、绫、罗等织物;而苏州织造局主要生产织锦、缎、纱、绸、绢等。从织造的技艺和服饰图案、色泽看,民族文化宫博物馆所藏石青色缎金丝织锦龙褂应属江南三织造织制。

  清代官服多为长袍马褂,马褂是穿在氅衣、衬衣、便袍外的服装,分为对襟、大襟、琵琶襟几种。皇帝有时会赏穿黄马褂,以示特别恩宠。受其影响,其他颜色的马褂也在官员士绅中逐渐流行,成为一般的礼服。

  赐服制度是中国封建王朝笼络臣属的一种手段,王朝帝王常借赐服施恩宠以达到维护封建统治的目的。据研究,赐服最早见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帝王赐冠服。唐代武则天执政时,依照官职高低不同而纹样不同赐服。到了宋代,赐服制度已经形成,每年朝廷均按臣僚的品级赠袄子棉。元明清时期,帝王除赐官宦、大臣服饰,还赐武官甲胄,以示恩宠奖赏。

  自元代开始,中央封建王朝为了实现在西北、西南等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大力推行土司制度,明清时期延续,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实行民主改革前结束。土司由中央封建王朝任命,子孙世袭,具有本民族地区民族首领和行使封建王朝统治权利的双重身份。明朝时期,在西南地区设置的土司以云南最多,“凡百夷(傣族)聚居区,都设土司”。其中以“三宣六慰司”最为著名。三宣指南甸宣抚司、干崖宣抚司、陇川宣抚司。六慰则包括车里军民宣慰使司、孟养军民宣慰使司、缅甸军民宣慰使司、木邦军民宣慰使司、八百大甸军民宣慰使司、老挝军民宣慰使司等六慰。

  车里,也写作“彻里”、“撤里”。云南西双版纳傣族地区的最高统治者被称为“召片领”,傣语意为“广大土地之主”。明洪武十五年(1383年)第八世第九任召片领刀坎被中央王朝册封为第一任车里宣慰司,辖今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普洱南部及缅甸、老挝北部地区。宣慰司是土司中级别最高、权力最大的地方政权长官,是该地区的政治、经济的集中代表,可在辖区内实行行政管理权、司法权和征收税赋权,并掌握中央王朝认可的兵权(即“额设兵马”)。所辖区域的各族(现傣族、哈尼族、布朗族、拉祜族、基诺族等十几个民族),均归宣慰司统辖。车里宣慰司(西双版纳傣族土司)子孙世袭,其社会组织和制度完善,兴盛于明、清,一直保留到20世纪五十年代,共传38代,前后历时700多年,是留存时间最长的宣慰级土司。

  民族文化宫博物馆所藏清代乾隆皇帝赐予车里宣慰司的石青色缎金丝织锦龙褂,用料精细,从质地、通身金绣、五爪四团正龙以及四开裾等服饰特征看,确属难得的珍品。其保存完好的状态和成色来看,历代物主生前均较少穿用,而是将皇帝赏赐的“神圣之服”作为其权势和荣耀的象征世代传承。这件官服龙褂,显示了中央王朝对西双版纳少数民族地区封建集权的统治和承认。不仅反映了历史上边疆少数民族与内地各民族的文化交融和经济联系,更反映着长久以来中央王朝与边疆民族地区政治上的紧密联系和统属关系。

上一篇:
下一篇:

0

中科汇联承办,easysite内容管理系统,portal门户,舆情监测,搜索引擎,政府门户,信息公开,电子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