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民族节日 > 庆贺节日  > 详细页面

古龙坡会

来源:民族画报 作者:刘君 2019年01月21日 阅读量:

  农历正月十六的古龙坡会,是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苗族自治县香粉乡一年一度的民族盛会,也是大苗山地区苗族群众的传统节日。香粉乡是苗、瑶、侗、壮、汉等多民族的聚居地。清朝时期,一位贡生为了促进各民族人民互尊互爱,团结和睦,于是召集香粉附近各族元老协商举办了 “古龙坡会”,地点定在古龙坡,时间定在每年的正月十六日和八月十六日。

农历正月十六,来自四面八方的各族群众汇聚在古龙坡

  “古龙坡会”在正月里举行是预祝这年的丰收,在八月里举行是欢庆粮食的收获。从此,每年的这两个日子,香粉乡四村八寨的各族群众就汇聚到古龙坡,举行芦笙踩堂、斗马、斗鸟、赛马、舞狮、对歌等富有民族特色的民间活动,一直延续至今。

  上午11点左右,各族群众从四面八方赶到会场,深藏于群山之中的古龙坡顿时热闹起来。平日寂静的山坡此时变成了芦笙的森林、花伞的海洋。坡上高高地竖立起数十根芦笙柱,一支支芦笙队围绕着它们整装待舞。“古龙坡会”的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最吸引人的项目就是吹笙踩堂和斗马了。

苗族女孩在整理头饰,准备芦笙踩堂

  中午时分,四周响起鞭炮声,各支芦笙队开始吹笙踩堂。碗口粗的地筒 (芦笙的一种)浑厚深远,高高的大芦笙高亢激扬。苗族芦笙手们吹起小芦笙,随着笙曲的节奏,时而左右摇摆,时而转体跳跃,让你真正体会到苗族男子汉的魅力。姑娘们身穿五彩斑斓的百褶裙,颈挂银项圈,头戴银花冠,伴随着芦笙踏乐而舞。姑娘们时而点足轻如絮语,时而快步飞速旋转,手中的毛巾与花朵上下翻飞,整个人就像一只只轻盈欲飞的蝴蝶。芦笙舞跳到酣畅淋漓处,姑娘们和芦笙手默契配合,你左我右,穿插有序。

善舞的苗族姑娘边跳边吹“地筒”

“古龙坡会”上,苗族小伙子的吹芦笙表演

会场上的姑娘和小伙跳起欢快的双人舞

  “古龙坡会”上的斗马是不能不看的。斗马场上,只见两只马儿昂首翘尾,勇猛地扑在一起。它们高抬前蹄,奋力撕咬,赛场上烟尘滚滚, 泥沙飞溅。马儿时而挺立龇牙对峙,前蹄搏击;时而扬蹄嘶叫,震慑对手;时而奋蹄直追,疾如闪电;时而跌扑在地,滚成一团。经过一番苦斗,输者狂奔逃窜。有的马匹交锋几个回合,就能分出胜负,有的则要斗几十个回合才见分晓。败者退出,胜者又与新上场的马再斗,直到最后分出胜负。

斗马是“古龙坡会”上最引人注目的项目

  “古龙坡会”温馨的夜晚更是令人陶醉。草坡上、树丛中,一对对恋人在窃窃私语。坡边的吊脚楼上,小伙子与姑娘们围坐在火塘边深情对歌,歌声飞得很远很远。

  

资料来源:《民族画报》2007年第1期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