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民族风俗 > 生产习俗  > 详细页面

彝族人民生活中的竹

来源: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编辑:吉石甲甲莫 2020年03月04日 阅读量:

  竹,英文名bamboo,别名竹子,从严格意义上的种类划分来说属禾本科竹属植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竹象征君子之道,与梅花、松被称为“岁寒三友”。竹子的生长对土壤、光照以及水分都有一定的要求,其分布较广泛,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至暖温带地区。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其价值和意义,竹子不仅美化了地球的自然环境,也方便了人民的生活,在日常生活中,竹子不光运用于纺织产业、工艺品行业,而且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将竹根挖出洗干净放在热水里沸煮后具有去火清凉、镇咳祛痰的效果。

  从古至今,竹在彝族人民的生活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具体体现在彝族人民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彝族自古就是一个崇竹喜竹的民族,这与彝族的历史文化传说有一定的渊源。传说古时候有兄弟三人,天神送给他们三个箱子,让他们各自选择其中的任何一个箱子,老大选了一个金箱,老二选了一个银箱,老三则选了一个木箱。当洪水发生时,老三的木箱漂浮在水上,洪水退去后老三因此而得救;后来老三与一个天仙女认识并结婚生下了三个儿子,但遗憾的是三个儿子竟然都是哑巴不会说话;后经天上的仙人指点,老三从自家竹林砍回三节竹子放在火塘里烧,此时三个儿子都说出了话,老大开口说出的是藏话,老二说出的是彝话,老三说出的是汉话,从此就形成了藏、彝、汉三个民族。这是在彝文典籍《勒俄特依》中记载的关于彝族祖先起源的传说,因此也可得知彝族人民崇竹敬竹的原因。

  子广泛应用于彝族人民的生活,从生活餐具、生产工具到建筑材料、仪式法具都离不开竹。

  竹在彝族人民的日常起居中首先是引火、烧火工具。随着季节的变化,一到秋冬季竹子会相应变黄变枯,冬天的彝族村寨格外冷,人们的饮食起居都离不开火,由于天气寒冷,人们在烧火做饭时引火较难,此时,干枯的竹叶和竹子便是很好的引火材料,将竹用火柴点燃放置火塘里再陆续放点干枯枝叶进去便可成功将火点燃,同时,在烧火做饭时也可在原有的火堆里加点干竹助燃。

  此外,彝族人将结实的竹砍下把竹叶修剪掉再经加工便可做成筷子使用,也可用刀将竹子划成片式状再经专人编织成竹席,编织完的竹席不仅可以放在家里铺上坐垫供客人或家里的老人专座,还可以当成彝族菜园子的围栏。由于竹本身的特性,质地好的竹在切成片状式后可编织成各种生产工具,勤劳智慧的彝族人民在很久以前便意识到竹的价值,充分利用竹将竹广泛应用于日常的生产劳作中,用竹编织竹背篼、竹撮箕等。

  其次,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经济发展欠缺的年代,竹还广泛应用于彝族人民的衣食住房中,彝族人民搭建的竹房、脚上穿的竹鞋都是竹制品,以前爷爷在世的时候,记得爷爷的房间里就挂着一双他以前穿过的竹鞋,年幼无知的我当时只是觉得有点新鲜,并没有去思考背后的底蕴,长大后才渐渐懂得生活处处是“文化”。在以前,刚结婚或者没有经济能力修建房子的彝族人往往使用竹子来搭建房子,即竹房,待有能力修建房子时再把竹房拆了重修新房。

  

  竹子还应用于彝族的做仪式活动中。彝族毕摩做仪式时头上戴的斗笠是用竹子制作的;彝族人在做送祖灵仪式时的“玛都”也是用竹子制作的,“玛都”是彝族人祖灵的象征,是祖灵的特殊附属物。彝族人在做送祖灵仪式时也会相应搭建竹房来进行相关的送祖灵活动。在老人去世后,家里的幼子会选个合适的日子为老人做送祖灵仪式,此时使用的竹子做的玛都就是祖灵的象征。

  竹广泛应用于彝族人民的生活中,除上述谈及之外,彝族的竹文化还有竹崇拜、竹禁忌等方面,和其他各类型的文化一起组成了丰富多彩的中华民族文化。

    

  参考资料:龙倮贵,试论彝族竹文化,毕节学院学报,2009年。

  编辑:吉石甲甲莫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