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石牌习俗是瑶族社会极其特殊的一种社会制度形式。它是瑶族在历史上为求得生存发展、维护生产生活秩序和社会治安,将全体讨论通过的规约镌刻在石牌或木板上,由石牌领头人负责执行,大家共同遵守的一种行为规范。
石牌大体分三种:按参加石牌的村寨数取名,如七十二村石牌、六十村石牌;按参加石牌的户数取名,如百八石牌、三百九石牌;按石牌竖立地点取名,如坪免石牌、腾构石牌。内容涉及:保护生产、行商安全;维护家庭、治安秩序;扫黑除恶、保护瑶山安宁等。通过召开石牌会、宣讲石牌“料话”(宣讲石牌规约)、盟誓三个程序建立石牌,以集体方式在实践中传承。
改革开放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一步落实,石牌领头人和村民委共同草拟规约,与村民共同协商,在遵守国家法律的前提下,融入调解民事纠纷、维护民族团结、经济管理、保护自然生态等新的时代内容。瑶族社会“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良好社会风气与石牌习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资料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