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柴达木盆地迎来了又一个秋天,蔚蓝的天空澄碧如洗,托素湖上碎波如银。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境内的托素湖南岸,生长着我国海拔最高、我省面积最大的野生梭梭林,一株株梭梭迎风摇曳,柔嫩的枝丫挽留着这个秋天最后的绿色。
一
梭梭是一种多年生小乔木。青海柴达木梭梭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彭毛当智说,梭梭具有极高的抗风沙和耐盐碱性能力,是重要的防风固沙植物,对维护柴达木盆地的生态平衡,保障柴达木盆地的生态安全有着重要作用。
彭毛当智在服务中心工作已经整整6年了,他的办公桌上,堆满了与梭梭林自然保护区有关的资料,他的电脑里,储存着与梭梭林有关的各种统计数据。对梭梭林实施巡护、监测、科研、保护,是保护中心的主要任务。
在彭毛当智办公室里那张堆满了材料和报表的沙发一角,斜着屁股坐下后,记者被对面墙壁上挂着的保护区地图吸引了。
海西州梭梭林保护区的面积一共有37.34万公顷,保护区分为都兰县的阿木尼克、乌兰县的卜朗沟和德令哈市的托素湖南岸三个区。其中,托素湖南岸的保护区面积最大,占地17.16万公顷。
“目前柴达木地区发现的梭梭树龄最大的超过60年,树高超过50米。”彭毛当智说。
二
梭梭具有根系庞大的特性。
“一株两三米高的梭梭,根系往往会绵延十余米,粗壮的根脉在地下盘绕交织,蔚为壮观。”彭毛当智说。
这是梭梭具有防风固沙功能的主要原因。
同时,梭梭很少单株生长,一片梭梭林,少则数百株多则成千上万株,它们枝柯相交,根脉相连,仿佛在地上地下构建起了一座防风固沙的堡垒。
梭梭还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寄生在梭梭根部的肉苁蓉,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梭梭分布在新疆以及青海、甘肃、宁夏等省区。在青海,梭梭只生长在柴达木盆地。”彭毛当智说。
为了保护梭梭林,2000年,海西州成立了省级柴达木梭梭林自然保护区,2013年,保护区升级为国家级,保护区的面积也由最初的31.05万公顷,增加到了37.34万公顷。此后不久,彭毛当智和他的同事们,便承担起了“守望”梭梭林的使命。
三
“保护区管理局下设三个管理局,三个管理局分设了二十几个保护站,从而形成了组织机构上的立体化管理模式,从而确保了各项保护政策的落地实施,保护措施行之有效。”彭毛当智说。
组织机构成立后,梭梭林保护区管理局在当地农牧民中招募了71名巡护员,对保护区实施无盲点巡护,无死角管理。
2005年,张永魁因为受伤不能外出务工,在林草局的帮助下,他成为了德令哈市尕海湖附近一片梭梭林的护林员。张永魁和他的同事,担任着尕海湖附近4666公顷梭梭林的巡护工作,每个月他和同事至少要在梭梭林里巡护23天。
“在他们的努力下,保护区再也没有发生人畜破坏梭梭林的事件。”彭毛当智说。
为了提高巡护员的业务水平和专业素质,管理局每年要为巡护员们开办各类讲座,昔日对梭梭林知之甚少的张永魁,如今讲起梭梭林来头头是道。
保护梭梭林,还增加了张永魁的收入。“刚当巡护员时,我的工资只有800元,如今已经涨到2800元,对于像我这样不能外出打工的人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张永魁说。
四
为了促进梭梭林的修复,海西人也开始尝试人工种植。
“从2019年开始,管理局和省有关科研单位联合,开展了人工繁育梭梭的工作。”张永魁说。
人工繁育梭梭,主要依托的是种子种植技术,在开展人工繁育梭梭当年,35万株梭梭种苗在大棚中破土而出,成活率达到90%,首次实现梭梭种苗的人工繁育。
“梭梭的生长速度很快,只要自然条件好,种苗一年就能长到20厘米高。”彭毛当智说。
第二年,第一批人工培育的梭梭种苗被移植到了都兰县自然条件相对较好的巴隆乡和宗加镇一带,野外成活率在80%左右。
一株株梭梭苗在风中舒展着柔嫩的身姿,用绿色浸染着昔日的荒山,这些小苗被彭毛当智称为“蚂蚁森林”。
五
梭梭具有很强的伴生性,除了肉苁蓉外,梭梭林还是白刺、黑枸杞、沙蒿、柽柳、沙拐枣、盐爪爪等218种野生植物的家园。对梭梭林的保护,有效地促进了这些伴生植物的生长。
保护区13万公顷的核心区实施禁牧后,梭梭林内的植被覆盖率明显提高,各种植物实现立体交叉的生长态势,“远远望去,就像是一道绿色的帷幕。”彭毛当智说。
因为保护力度加大,长势一天比一天好的梭梭林还吸引了不少野生动物光顾,消失已久的鹅喉羚种群重返托素湖南岸。
“现在,梭梭林中野生动物的种类越来越多了,除了鹅喉羚外,我们时常能见到荒漠猫、金雕甚至棕熊的踪迹,这是梭梭林生态向好的表现。”张永魁说。
“保护区内有22个牧业社和农业村,这里是数千群众的家园。”彭毛当智说。
如何化解生态保护和群众生计之间的矛盾,保护区摸索出了一套具有海西特色的模式。
“除了有效利用了政府出台的相关措施,促进群众外出就业,确保群众增收,管理局还积极想办法,尽可能让群众实现就地就业。”彭毛当智说。
“去年,乌兰县引进了一家利用梭梭种植肉苁蓉的企业。目前,人工种植肉苁蓉的技术正处于实验阶段,企业投产后,将会解决保护区内部分群众的就业增收问题。”彭毛当智说。
又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在秋风拂荡的梭梭林中,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春天般的温暖。
作者:李皓 张卫平
资料来源:青海省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