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民族经济 > 特色产业  > 详细页面

走进俊巴渔村 品一曲悠远深邃的歌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作者:姜艳 2023年06月29日 阅读量:

  导读:

  在西藏,大部分藏族群众有着不吃鱼的习俗。而俊巴渔村作为西藏唯一的渔村,世世代代以打鱼、食鱼为生,其牛皮船更是具有独特的魅力

粗犷朴实的牛皮船舞。

  以前,曾无数次听周围的朋友提起过俊巴渔村,曾很多次在图片上领略过牛皮船的独特魅力。

  然,一直未曾触摸过它的真实容颜。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沐浴在热情炫目的阳光下,我们驱车前往闻名遐迩的俊巴渔村。

  俊巴渔村位于曲水县曲水镇茶巴朗村境内,拉萨河下游与雅鲁藏布江交汇处北岸。俊巴渔村的“俊巴”二字在藏语里原发音“增巴”,意思是“捕手”或“捕鱼者”。俊巴渔村是西藏仅有的一个渔村,孕育了古老而独特的藏民族渔文化。

牛皮船之旅

  打鱼食鱼 与神话故事有关的传说

  在西藏,大部分藏族群众有着不吃鱼的习俗。而俊巴渔村作为西藏唯一的渔村,世世代代以打鱼、食鱼为生。原来,这是有因由的。

  关于俊巴人对于祖先捕鱼吃鱼的渊源,有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

  传说远古时候,俊巴渔村恰好处在雅鲁藏布江与拉萨河的交汇处,由于汇聚了一江一河的天地灵气,这里的鱼繁殖速度非常快,快到河里已经容不下更多的鱼。无奈之下,许多鱼便生出翅膀飞到天上寻找新的生存空间。渐渐地,把日月光辉都遮住了,地上的万物生灵因为没有阳光的滋润而慢慢死去。

  佛祖释迦牟尼见到此景,极为愤怒,立即下旨命令守护在俊巴村境内白玛拉措湖的一位名叫“巴莱增巴”的渔夫(神的化身)带领俊巴人一道去消灭这些长出翅膀的鱼,并允许他们从此可以吃鱼。巴莱增巴渔夫带领俊巴人不分昼夜,和这些长着翅膀的鱼激战九天九夜,终于凯旋而归,当天他们吃鱼、喝酒庆祝胜利,这里的万物也恢复了勃勃生机。从此,俊巴渔村的村民捕鱼吃鱼的习俗流传至今。

  传说虽然美丽,但也只是一个传说。其实俊巴渔村真正形成的原因,是由地理环境决定的。在地理位置上,俊巴村位于拉萨河最下游,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在旧西藏,俊巴渔村人多地少。为了生存,只好靠打鱼维持生计,那个时候牛皮船不但用来捕鱼,也成为重要的交通生活工具和娱乐道具。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变得便利,特别是“两桥一隧”的建成,结束了俊巴渔村与世隔绝的生活。她就像一位美丽的女子慢慢地走出深闺,开始成为世人瞩目的旅游胜地,那古老而独特的渔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彰显着新时代的文明与进步。

俊巴皮具。

  牛皮船 俊巴村人的生活之舟

  小小的牛皮船,曾是俊巴村人的打鱼、运输工具和劳动之余娱乐的道具。牛皮船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吐蕃时期,在布达拉宫和桑耶寺的壁画中都可以找到牛皮船的早期身影。如今,牛皮船和牛皮船舞已成为俊巴村旅游开发的热点项目。

  据当地人介绍,牛皮船构造简单,用木头做船架、牛皮做船体。首先采用比较坚硬有弹性的树木来做骨架,然后把牦牛皮泡在水里,将皮上的毛和肉全部去掉后,用四张牛皮并对缝起来,趁牛皮软时包在骨架上,同时用牛皮绳子捆紧绷好、晒干、擦油定型,再在牛皮接头处采用牛、羊油来堵住缝口密封好,避免进水。

  最后做一对划桨,就可以下水使用。

  牛皮船特别适合西藏河流的特点,它吃水浅,牛皮入水,一经泡浸便发软,有弹性,对水中暗礁等物耐撞击、摩擦,且自重量小,不管河道深浅,都可随意畅行;另外,牛皮船还有一个优点,就是可灵活多用,如果水上行程较远,乘客人数较多可把两只牛皮船并对捆绑在一起使用,这样不但提高了安全性能,而且人和东西不分散,便于一次性过江。牛皮船轻便灵活,船工可随时搬来搬去,船随人行,遇水撑舟,上路背在肩上,都十分方便。平时不用时从河边背到自己家存放,或者放在江岸固定的船房内。

“阿热”领舞。

  牛皮船舞 铿将有力粗犷朴实

  俊巴“郭孜”是一种船夫的娱乐歌舞,郭”藏语意为牛皮船,“孜”意为舞蹈,因此也称牛皮船舞,是俊巴渔村独有的一种民间舞蹈。舞蹈由边唱边跳的“阿热”和身背牛皮船并击船发出声响为节奏跳舞的船夫合作表演。

  整个舞蹈铿锵有力,粗犷朴实。

  以往,俊巴村人长年累月在江上漂流,唱牛皮船歌,跳牛皮船舞,逐渐成为船夫们一种独特的娱乐方式。如今,牛皮船舞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被收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宝库,也成为到该村参观的国内外游客们必须欣赏的一道“文化大餐”。

  据同行的曲水县宣传部工作人员介绍,完整的牛皮船舞由四部分组成。第一段叫“述道白”。由一位叫“阿热”的领舞者道白:“神牛观顾俊巴村,东山上面吃青草,西山脚下喝清泉,在草场上面打滚嬉戏,在牛圈里面练习角斗。”第二段叫“仲孜”(即牦牛舞)。船夫们首先在“杂昂!杂昂!杂昂!”的击船声中跳起牛皮船舞,同时,“阿热”边跳边唱《祝福歌》。

  第三段叫“挑哈达”。“阿热”唱《祝福歌》并从藏袍里取出哈达,边跳边放在沙地上,牛皮船舞者们边跳边向前弯腰,用背着的牛皮船的左右上角从地上挑起哈达。第四段,唱《祝福歌》,歌词大意是:“我们在此相会,但愿经常相会,经常相见的人们,祝你们身体健康。”唱完后“阿热”领头向观众行礼下场。

  据悉,每次表演舞蹈时,“阿热”只能唱二、三首歌,唱久了因船夫们负重太多坚持不了很长时间。俊巴“郭孜”的响声很特别:船夫们举双手把船扶住,一支船桨从船夫的腰背上穿过,与背上的木质滑轮撞击后发出响声。这响声在一般跳“果谐”舞中感受不到,它有一种人与自然顽强抗争的个性特点。阿热”的基本舞步均取之于当地“果谐”,具有灵活多变,顿地为节的特点,而船夫们的“颤膝摆”等姿态,更具有“高原之舟”—— —牦牛的特性。整个舞蹈既轻盈又凝重,别有一番情趣。

轻松划船。

  独特婚俗 展现淳朴民风

  作为西藏唯一的渔村,俊巴渔村保存着藏民族许多古老的传统习俗,婚姻习俗就是其中之一。

  在西藏,逢年过节或过林卡是青年们谈情说爱的好时机。在俊巴渔村,男女青年谈恋爱,决定终身大事,完全是自由的,父母和双方家庭不予干涉。俊巴村男女订下婚约,双方家庭派出代表先后要进行三次交涉,在第三次交涉时双方家庭选择黄道吉日将结婚日完全定下来。结婚那天双方家庭派出的代表“享布”和“享要”(享布”和“享要”相当于公证人)要把新娘接回新郎家。新郎家要做好一切周全的迎接准备工作。一大早房顶上要挂好五彩经幡,而且要去当地的“攻喀”神庙祈求新郎新娘一生幸福平安,在家里的大院要摆好象征幸福、好运、温暖的“达达尔”、切玛”、哈达”、“五谷”等,耐心等待新娘的到来。

  迎接新娘的路上男方家必须要设三个迎接点,分别要敬酒、献哈达,以表男方家的重视和社会地位及家庭条件。当“花轿”(本地一般用手扶拖拉机)到达男方家门口时,女方家的“享布”和“享要”在新娘下车之前要摆上大气的架势唱“谐亲”(藏族的传统歌曲形式),大力赞扬新娘的品行、容貌、心地以及家庭。进了男方家大门,享布”和“享要”还要对男方家室内的房梁、房柱、藏柜、卡垫、室外环境和各种摆设以及楼顶经幡等说唱一番,一是赞美男方家,二是显示“享布”和“享要”的架势和歌喉。同时男方家要给送亲的所有成员送上精美的礼品,摆上丰盛的宴席以表谢意。接下来是新郎新娘要给亲朋好友们敬酒,开始正式婚礼,亲朋好友和长者们一个一个地给新郎新娘边献哈达边灌输、传授新郎新娘人生的真谛、做人的道理、生活的经验,这个仪式会持续较长的时间。第二天开始,大家吃喝玩乐,共同为新人祝福。

  据村民介绍,俊巴渔村的家庭十分稳固,夫妇离婚率很低,据说这是因为该村有“六个不”的好传统:一不打人、二不骂人、三不说谎、四不偷盗、五不赌博、六不婚外恋。在高离婚率的现今社会,仍有如此淳朴的村民村风,实在令人欣慰。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