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华民族 > 蒙古族 > 饮食起居  > 详细页面

蒙古族特色食品

来源: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编辑整理:王韵茹 2017年11月16日 阅读量:

  蒙古族在茫茫大草原上曾经凭借“马背民族”弯弓射大雕的气魄,“逐水草而居”的吃苦精神,历经了长期漂泊不定的游牧生涯。如今,不少蒙古族仍以畜牧业为主,保留着吃肉喝奶的传统习惯。

餐餐离不开“白食”

  蒙古族把奶食叫“白食”,蒙古语称“查干伊得”,即纯洁、吉祥、崇高的意思。白食包括奶类饮料和奶类食品。奶制饮料有鲜奶、酸奶、奶茶、奶酒等。奶制食品有奶豆腐、奶酪、奶酥、奶油、奶皮等。

奶酪(图片来自淘宝网)

  奶茶又称蒙古茶,是草原牧民最喜好的不可缺少的饮料之一,尤其中、老年人更喜爱。牧业区有“宁可一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之说。奶茶喝炒米是牧民的家常饮料食品。清晨女主人挤完奶后,第一件事就是烧茶。牧民嗜茶的原因大致有三:一是,因牧区冬夏、昼夜温差大,茶冬饮可以驱寒,夏饮可以防暑,日饮润肺,夜饮添暖;二是牧区蔬菜较少,喝茶可以促进营养平衡,补充维生素;三是牧民吃的是牛羊、奶酪,茶有解腻,促进消化只功效。现在流行的熬茶法是将青砖茶或黑砖茶捣碎,抓一把茶装在小布袋里放入开水锅里煮,或直接把茶叶洒在锅里煮沸几分钟,把新鲜生奶徐徐倒入。奶与水之比依条件、习惯而定。当锅中的水、奶滚了,又以勺频频扬翻,待茶乳交融,香气扑鼻即成。

  奶皮是将牛奶煮沸后冷却一二天,一层奶脂凝结于表面,像蜂窝状麻面圆饼,用筷子挑起,放在盘或板上,折成半圆形在通风处阴干而制成。奶皮多用于逢年过节送礼,敬老。之奶皮用的牛奶,秋天挤下来的最为理想。由于秋季乳牛膘最肥,挤出的乳汁油脂也最丰富。奶皮内夹白糖或和炒米拌在一起,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

奶皮(图片来自淘宝网)

  奶油是味美质佳的食品,分为白油和黄油。白油的制法是将鲜奶倒入奶桶或锅、盆中,令其发酵,脂肪渐渐浮在上面,用勺子撇取即成。这种食品脂肪含量极高,营养丰富,略有酸味,食用时有一种特殊的清香味。通过白油游客制成黄油。一般是将白油倒入铁锅中,用温火慢慢熬烧,有勺频频反动,当水被蒸发干净,色泽变微黄时即成黄油。其味道纯香,奶待客之上品。为了食用方便,牧民常把黄油装在器皿或牛羊胃囊内。

天天少不了“红食”

  蒙古族把肉食叫“红食”,蒙古语称“乌兰伊得”,即红色食品的意思。蒙古族的肉类主要是牛、绵羊肉,其次为山羊肉、骆驼肉和少量的马肉。在狩猎季节也捕猎黄羊肉。肉质食品中最具特色的是烤全羊。最常见的是手把羊肉,几乎天天少不了。

  蒙古族吃羊肉讲究清煮,煮熟后即食用,以保持羊肉的鲜嫩,特别是在做手把羊肉时,忌煮的过老,只需刚熟即可。但内蒙东部蒙汉杂居地区的蒙古族也喜食煮时加作料、并把肉煮至软烂的手把羊肉。有些地区的蒙古族还喜欢将羊腰窝的肉切成大片,挂糊油炸成炸羊肉,民间称为“大炸羊”。牛肉大都在冬季食用。

手把羊肉(图片来自淘宝网)

  全羊是蒙古族在喜庆宴会和招待尊贵客人时使用的食品。蒙古语把全羊叫“首思”。在宴席中如果上全羊,则称全羊席。在全羊席中,一般是在食客吃了牛羊肉制的冷热菜正趋兴奋之时上全羊。一种是让客人观看后撤回厨房,把皮层肉片切成半寸宽、二寸长的方块,放在大盘内,再把贴骨肉切好,一同上桌。另一种是厨师当客人的面切块。一般上烤全羊后,随上蒙古包子和大米饭、羊骨汤。

烤全羊(图片来自淘宝网)

暖穿皮子,饱吃糜子

  在蒙古族日常饮食中与红食、白食占有同样地位的是其特有食品——炒米。蒙古语称“蒙古勒巴达”,意思是蒙古饭。用糜子经过蒸(或煮)、炒、碾等工序加工而成。炒米的吃法有多种。通常是奶茶泡炒米,略加糖和奶食品,又香又软。干嚼也别有风味,且越嚼越香,这种吃法一般在出牧、行猎时使用,因其干净、简便、利于携带。还有的将白油、白糖、炒米搅拌在一起,香脆甜,十分可口。炒米含淀粉多,水分少,食后耐饥饿,所以俗话说“暖穿皮子,饱吃糜子。”对牧民来说,几天不吃白面可以,但几天不吃炒米可不行。

参考资料:

  1.姚伟钧、方爱平、谢定源著:《饮食风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

  2.萨仁图娅:《走进中国少数民族之:蒙古族》,辽宁民族出版社,2014年。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