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华民族 > 维吾尔族 > 风俗习惯  > 详细页面

维吾尔族花毡:祖先留下来的精美技艺

来源:中国民族报 作者:黄适远 2018年01月09日 阅读量:

  万方乐奏有于阗。于阗今天称之为于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于田县历史悠久,西汉时期,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扜弥国,主要就在于田这个地方。这里是丝绸之路南道入口和佛教初传之地,也是兵力最盛的绿洲古国,东汉时已经衰落,后被于阗国所并,它的历史一直是个谜。维吾尔语称于田为“克里雅”,由克里雅河名而来,即飘移不定之意。今天,生活在克里雅河深处的克里雅人引起了众多探险者的好奇,却不曾想到,于田还有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技艺——花毡。

维吾尔族花毡

  说到花毡制作,南疆自然是首选,喀什、和田自古以来就是花毡制作的故乡。如果要优中选优的话,我要投和田一票;如果要在和田再优中选优的话,我要投于田一票。经于田县文体局安排,我们终于找到了木尕拉镇吾斯塘伯希村603号制毡艺人亚生·孜吉的家。在村里,亚生是鼎鼎有名的人物,于田县制作花毡的人不少,但是像亚生这样名气大的,还是凤毛麟角。他几乎成了于田花毡制作的一张名片,外人到了这里,都会到他家一睹他的技艺。

  花毡是维吾尔族的传统手艺,早在游牧时代,维吾尔族的祖先就开始用羊毛制作花毡了。南北朝时期,中原汉族的史书就清晰地记述了有关花毡的历史。在《魏书·西域传》中提到过“锦毡”即“花毡”,汉文史籍则称作“旃”、“施”等。唐代诗人李端所作《胡腾儿》一诗中,就有“扬眉动目踏花毡”的句子,可视作最早记录花毡的诗句之一。新疆是个干旱少雨的地方,就地取材用夯土打土块盖起的房屋冬暖夏凉,实心大土炕在冬天烧热以后,铺上羊毛毡,柔软、隔潮、保暖,非常舒适,而且价格低廉得连最穷的人都买得起。在过去,维吾尔族炕上不铺床单,人们起床以后叠起被褥,炕毡便直露在炕上。维吾尔族是个十分爱美的民族,按他们的风俗,凡是眼睛所能看到的地方和物品,都要精心地装饰。使用最多的羊毛毡当然在装饰之列,这就产生了花毡技艺。

  我们现在熟知的花毡品种有绣花毡、补花毡、擀花毡、印花毡4类。绣花毡是用彩丝线锁盘针法在色毡上绣出纹样;新花毡是用彩色布套剪成羊角、鹿角、骨、树枝、云等纹样缝绣在毡上,正反对补;擀花毡是用原色羊毛和染色棉毛在黑色羊毛或白色羊毛为底的毡基上摆成各种图案擀制而成;印花毡是用固定木印模印制的。

  维吾尔族是农耕民族,但同时也有着发达的农区畜牧业,家家户户都有擀毡的羊毛。需要的时候,他们自己动手或者请来制毡匠人,就在自家院里铺开帘席,甩动红柳枝弹松羊毛。说话间,亚生开始行动起来:“做花毡需要耐心,把准备工作做细,这样干起来快。”说着,他拿起晒好的羊毛放到已经清扫干净的地上,把弹毛的弓悬于房梁上,在弓背中间拴上绳子,左手握弓,右手拿木锤,有节奏地把羊毛弹成絮状,一条毡所需要的羊毛约10公斤。同时,他的妻子已经在用芨芨草做好的帘子上,备好了各种颜色的毡条,并摆出了所需的图案。图案都是传统的花卉,有牡丹、石榴等几十种,由于丝绸之路巨大的文化交融作用,图案大量吸收了中原文化元素,此后又深受伊斯兰文化的影响,一般没有动物、人物形象。制作时,不用图纸,各种图样都在工匠的心里,根据情况不断变化创造,随心所欲,在毡条摆好的图形中填需要的彩色羊毛。

制作花毡

  这时,亚生已经开始了第二步,他把弹好的羊毛铺匀,开始喷洒开水。只见他熟练地把水喷向羊毛,然后和妻子一起快速把帘子卷好,用羊毛绳绑紧,再用脚踏着卷好的帘子在平地上来回踏蹬,这样不停地重复后,做成了毡坯。亚生停下来解开帘子,拉平毡坯,修整好边角,又洒上热开水,把毡坯卷起,这是工艺最关键也是最后一步——他们一起跪在帘上,用双臂反复搓滚毡坯,感觉已经平整了,夫妇俩又齐心协力把毡坯展开拉平,放到院子里。此时,亚生长出了一口气,抹抹头上的汗说:“晾干了就可以卖了!” 

  这真是个辛苦活,看完亚生忙完,一个上午就过去了,每天全力以赴也只能做两条。现在县城里也有用土机器打擀的,但远不如手工制作的美观大方、经济实用,所以当地人还是选择手工制作的花毡。

  离开亚生家的时候,我望着在葡萄架中掩映的土房,想到了“绿洲田园”4个字,心中有一种无名的感动。就在这样的朴素田园中,蕴藏了无数像花毡制作这样看似简单却美妙绝伦的传统手工技艺。这种来自遥远时代的技艺,带给我们多少值得回忆的享受啊!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