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华民族 > 壮族 > 文化艺术  > 详细页面

壮族冷水冲型铜鼓:从礼器到乐器

来源:中国民族报 冯昆思/文 张丹波/图 2017年11月03日 阅读量:

尺寸:直径77厘米,高53.5 厘米,重量32.5公斤 材质:铜质 来源:广西藤县出土 历史:汉代

  此铜鼓出土于广西藤县,为壮族先民所铸。铜鼓呈圆墩形,造型接近黄金分割比例,花纹密集精美。鼓面上的太阳纹为十二芒,象征光明和神力,寓意天堂;鼓身变形的羽人纹和船形纹代表人间;鼓足上的垂叶纹和水波纹代表水,寓意阴间。鼓面有四只青蛙立体塑像,并有一大一小乘骑塑像。

  冷水冲型铜鼓是我国八种铜鼓类型之一,以广西藤县出土的冷水冲型铜鼓为标准器,年代为西汉至北宋时期,延续了1300余年。此类型铜鼓是八类铜鼓中最华丽的,分布遍及广西,次及粤东和滇东,甚至四川也有发现。

  铜鼓上各类纹饰的文化内涵十分丰富。青蛙塑像是最常见的,这与壮族及其他少数民族先民对青蛙的图腾崇拜有关。早期铜鼓是用于祭祀的,“蛙鸣有雨”,蛙塑与祈雨有关。累蹲蛙有希望青蛙大量繁衍的祈求,也有“蛙多雨大”之愿。太阳纹是铜鼓纹饰中最主要、最突出的纹饰,不仅具有装饰层面的意义与太阳崇拜的内涵,而且在铜鼓作为乐器角色的层面上,起到了很多实际作用。铜鼓上的其他纹饰,学者们认为多与我国南方以水稻为主的农业生产活动相关。

  铜鼓的早期作用主要是传递信号,遇事则击铜鼓。由于古代战争和祭祀等都由部落、氏族首领主持,铜鼓逐渐由一般的生活用品上升为礼器,成了占有者身份和地位的化身。明清以后,铜鼓成为南方民族娱乐活动的乐器。

  铜鼓是我国少数民族一种古老而珍贵的文化遗物,集冶炼、铸造、雕刻、绘画、装饰、音乐、舞蹈、宗教于一身。不同类型的铜鼓有着不同的冶炼技术和工艺水平,表现了各民族不同时代的生产力水平和审美情趣,是研究中国民族史、民族科技、民族艺术等的重要文物。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