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华民族 > 壮族 > 文化艺术  > 详细页面

壮族铜鼓王韦万义 

来源:中国民族报 作者:黄锋 2017年11月07日 阅读量:

韦万义在精心保护铜鼓

  铜鼓,是桂西北地区古老的文化遗产,是壮、瑶族人民最神奇和钟爱的民族乐器之一。

  广西东兰县壮族离休干部韦万义与铜鼓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家现藏铜鼓12面,也许是当今世界上私人收藏铜鼓最多的人之一。因此,当地人称他为“壮乡铜鼓王”。

  韦万义出生在世界铜鼓之乡东兰县兰阳乡一个偏僻山村的壮族农民家庭里。他的家里祖传私有铜鼓4面,家族集体所有5面,可算“铜鼓之家”。1974年,他到金城江办事,随意走走几家旧收购店,发现一家店铺收购有2面铜鼓,便对该店负责人说:“我想买你的铜鼓作道具,让它回到民间,恢复它在民族文化生活中的作用,绝不能将好的铜鼓当作废品处理。”在征得店主的同意之下,他迅速返回家变卖一些家产,把2只鼓买了回来。时隔不久,他又出差到金城江,发现另一家废旧回收店也收到一面铜鼓,便找店主协商。最后又将家里常用的铜锅、铜盆和鱼网脚子拿去兑换回来。

  1958年全国上下大炼钢铁运动中,东兰县竟有数百面铜鼓被迫收缴回炉。一些基层“指挥员”曾威胁过韦万义,要他交出铜鼓。可他将祖传的铜鼓分别埋在牛栏粪里,藏在蜜蜂箱中,保护起来。“文革”期间,一些人把铜鼓论为“四旧”,当作“封建迷信的产物”。当时,韦万义却广泛对外扬言他卖了鼓,想方设法收藏起来。那时,韦万义还严肃地告诫家人:“万一有人把我揪斗,你们决不能拿出铜鼓来解救我!”如今,这家人能隐藏好这些铜鼓,确实是冒了极大的“政治”风险。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上消除了极左思潮,民间的铜鼓获得了应有的保护,并能日益显示出它独有的风采。近十多年来,韦万义家藏的这些铜鼓,曾和东兰县许多面铜鼓一道,除先后参加过第四届全国民运会开幕式、桂林山水节、首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桂林民族风情园等活动的表演外,还参加过国家民委、中央电视台、广东电视台联合拍摄的《56个民族风情录》、《中国有条红水河》、《拿枪的老板》、《中华文明之光铜鼓专集》和《韦拔群传奇》等电视剧的表演。这充分表现了古老的铜鼓在现代文化艺术和民族乐器中萌发新枝,已从桂西北的壮乡瑶寨步步登上华夏大雅之堂,向世界展示其瑰丽的光彩。

  如今,韦万义这位“壮乡铜鼓王”的盛誉已传向四面八方。近十多年来,已有中央电视台、《中国体育报》、广西电视台、《广西日报》、《南宁晚报》的新闻记者以及日本、泰国、法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从事民族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专程登门拜访。他收藏铜鼓的事迹已收入《夕阳颂歌》和编入《中国民间收藏人物风采录》。成都电视台电视艺术中心记者撰写的《壮乡铜鼓收藏人韦万义》的报道文章已刊载《中国收藏杂志》。1995年12月,华夏收藏家俱乐部在广东惠州市授予他“九五华夏优秀铜鼓收藏家”光荣称号。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