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华民族 > 布依族 > 概述  > 详细页面

布依族历史名人

来源: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编辑整理:赵彦婕 2017年12月14日 阅读量:

  在布依族历史上,曾涌现出一大批英雄人物,他们不畏强权,率领布依族地区各族人民,英勇反抗封建王朝的压迫和统治,不屈不挠进行抗暴斗争。

  王阿崇(1777-1797年)号囊仙,女,生于贵州省南笼府(即今安龙县)北乡洞洒寨一个贫农的家庭里,父母都是布依族。她自幼习武,性格豪爽,少年拜巫行医,民间称她为“仙姑”。王阿崇从小饱受地主、官吏的压迫和歧视,于是,她在自己的家乡,以宗教形式组织布依族人民起义,嘉庆二年(1797年)正月初五起事,号称皇仙娘娘,其军最多时达数十万众。

  韦朝元(1768-1797年)又名韦德明,小名阿成,号七绺须,男,南笼起义的领导者之一,生于贵州省南笼府(即今安龙县)北乡当丈寨。韦朝元素习拳术,通巫医,常免费为人治病,在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威信,人们均尊称他为“韦大先生”,加之曾远游湖湘,见多识广,故布依族农民群众都很拥护他。由于不满土官、流官、地主、高利贷者对布依族人民的残酷压迫,韦朝元在乾嘉苗民起义影响下,于嘉庆二年(1797年)2月,联合王囊仙等组织本民族人民共同发动反清起义。义军势力全盛时期,占领了西北至今威宁、黔西,西抵云南边境,半个贵州及广西、云南部分地区。

  罗发先(1848-1905年)字隥海,外号罗大公,贵州省贵定县木马兰龙(今贵定县昌明镇)人。他成长于晚清时期,亲眼看到法国传教士深入到云雾山区,与当地官吏、地主、豪绅勾结作恶多端。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九月初一,罗发先在木马山头集合队伍,杀牛祭旗,提出“覆清灭洋”的口号,举行武装起义。

  莫与俦及其子莫友芝、莫庭芝 均为晚清布依族著名学者。他们学识渊博,教泽广远,廉政爱民,人称“莫氏三杰”。他们不图功名利禄,不随世俗沉浮,勤奋治学,才华出众,矢志开启民智,致力于桑梓教育及学术研究,为发展贵州文化,立下不朽功勋,因而闻名遐迩,彪炳史册,为后人所景仰。

  韦 杵(1883-1951年)少将,布依族,原名韦明俊,字天培,化名赵善成,贵州省安龙县钱相乡巧马村人。毕业于湖南师范学校和云南讲武堂特别班。

  1920年任滇军顾品珍部第3混成旅第6团团长。1922年唐继尧指使吴学显袭杀顾品珍后,率部辗转到达广西柳州,奉孙中山令,与桂军会盟,誓师东下征讨陈炯明,保卫广东革命根据地。以功升任第3混成旅旅长,拥护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

  1926年被选为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并随国民革命军参加北伐战争,任第3军8师22团团长。1927年5月起历任第36军28师师长、副军长。

  1933年11月参加蔡廷锴、李济琛等主持的“中华共和国人民政府成立大会”。“福建人民政府”失败后,率部撤至福州。后因支持“福建人民政府”而被蒋介石通缉,为避蒋介石的追杀,在其上司金汉鼎的帮助下,化名赵善成从上海回到贵州望谟。1936年初云南省政府主席龙云遣人到安龙,迎请其赴昆明共事,被任为云南“剿匪”军第2路总指挥部军训处少将处长,后改任滇黔绥靖公署干部大队少将大队长。

  1937年国民革命军第58军组建时,任新编第12师副师长兼第2旅旅长,参加了抗日鄂南战役。不久,回昆明继续从事军事训练工作,全力培养军事人才。性忠厚,生活朴素,严于律己,不计得失,与下属、士兵友善,深得大家的爱戴。

  1946年退出军界,主持贵州旅昆同乡会主办的在黔中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任云南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1951年因病在昆明逝世,终年68岁。

  陆瑞光(1901-1937年)又名陆天详,外号“陆麻二”。20世纪20年代初,开始组织农民武装,成为劫富济贫、保卫家乡的农民领袖。1929年4月,率领乡民1000余人,进行武装抗暴斗争,被当地少数民族群众誉为“四大天王”之一。

  王海平(1891-1941年)原名王祥,学名王周道,出生于贵州省望谟县板陈村农民家庭,民国时期黔西南地区的实力派人物。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争取下,他同情、支持并参与了革命活动,为革命、为支援中国工农红军和中共地下党的工作而牺牲。1992年6月15日,人民政府落实党的政策,追认王海平同志为“革命烈士”。

参考资料:周国炎《布依族》,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14年12月。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