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华民族 > 黎族 > 概述  > 详细页面

黎族交通

来源: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作者:文京 2017年08月30日 阅读量:

  新中国成立前公路少,里程短,靠牛车运输。除陵水、三亚沿海平原和乐东盆地、东方盆地、昌江石碌一带修筑了一些简易铁路、公路之外,广大的黎族地区都是逢山无路,遇水无桥,仅靠乡间小路维系交通。山区基本上靠肩扛或肩挑和“牛拖”。有公路或乡间大路的平原地区,则普遍使用木制长辕两轮牛车.用水牛或黄牛拖拽。黎族地区的河流多暴涨暴落,山洪暴发时,两岸之间的交通即告绝。这时有靠渡河葫芦过河的,也有乘坐独木舟或者竹筏渡河的。

    除了传统的运输工具外,随着海南省经济建设的发展,黎族地区的交通运输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在陆路运输方面,各县、市都大力修建公路,基木上做到了县、市内的各乡、镇、农场和农村可通汽车。航空业发展很快,三亚建有而向国内、国外各大城市的凤凰国际机场。黎族地区海、陆、空交通网络的形成,为带动地区经济腾飞起了重要的作用。

  公路运输业也发展起来了.基本形成了网络。例如.1951年修复了海口—榆林的东线公路,黎族地区内通车里程93.2千米,拉开了黎族地区大规模公路修建的序幕。经过多年建设,海南的公路形成了“三纵四横一个圈”的网络格局。这些公路的建成,使黎族地区的交通状况得到了根本的改善。

  黎族地区铁路修建于日军侵略海南岛时期。1985年10月20日岭八铁路正式通车。该线北起东方八所镇.南至乐东岭头,全长70千米.把分布于黎族地区原有的几段铁路连接起来.从而大大改善了铁路运输的条件和效能。

  海南岛的海运历史悠久,秦代就有商员往返于海南与大防之间,但港口建设却十分迟缓。直到1936年,才有商人集资在海口秀英修筑了一座长43米的T字型混凝土浅水码头。黎族地区的港口修建更迟一些,到日本人侵略之后才开始出现。日本人出于军事和经济掠夺目的,先后在八所、榆林和三亚修建港口,作为军事和铁矿石运输港口。黎族地区天然港口众多,不少港湾水域宽阔.水深少淤,屏护条件好,有很大的开发价值和潜力。三亚港航运条件得天独厚.靠近国际航线。三亚港拥有7个泊位.其中5000吨级、3000吨级和500吨级泊位各2个.1500吨级泊位1个,年吞吐能人达到65万吨,该港现在已开辟国内外运输航线70条,其中国内46条,国际24条。与同内沿海27个港口,世界24个国家和地区的港口通航贸易。辟有三亚一广州、三亚一汕头、三亚一香港的定期客运航线。

  作为“空中走廊“的海南黎族地区航空运输业,真正的发展则是在改革开放后。黎族地区机场修筑最早是在抗日战争期间,这些机场设备简陋、机场跑道短小,不适合民用。三业风凰国际机场的建设成功使黎族地区增添了经济腾飞的翅膀。目前,三亚风凰国际机场始发航线34条,其中国内航线20条,国际航线14条,通达国内外34个城市,每周始发航班56班.平均每日起降航班29个班次。每年各类飞机起降9987架次,旅客吞吐量6545万人次.货运行李吞吐量6844吨。

参考资料:文明英、文京,《中国黎族》,甘肃:宁夏人民出版社,2012年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