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华民族 > 傈僳族 > 概述  > 详细页面

傈僳族历史人物

来源: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编辑整理:苏明奎 2017年11月16日 阅读量:

  历史上,在反抗压迫和侵略的斗争中,有不少傈僳族英雄。

恒乍绷(1776-1803年)

  在清朝档案和地方文献资料中,又译写作“恒乍绷”“恒兆绷”“亨拓坪”“藤鲊蜯”等,均系傈僳语音译异写,是清代恒乍绷起义(又称维西起义)的领导人,著名的农民起义领袖。云南省丽江府维西厅(今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人。恒乍绷从小随父学习生产技能、民间医药和宗教仪规。他天资聪慧,又勤于学习和实践,因此,很快成长为一名精通巫术和医药、能治病救人的尼扒。他生长于贫苦群众中,对群众有很深的感情,他为贫苦群众治病,除接受饭食招待外,从不收取钱财。因此,在人民群众中很有威信,被奉为高于氏族头人和“沙尼”(活佛)之上的“神王”。

  嘉庆六年(1801年),维西地区粮食歉收,群众无粮可食,当地土司却见死不救,不愿借出一颗一粒。愤怒的恒乍绷带领群众进行了反土司、反封建压迫的起义,土司为镇压群众起义,逮捕了大批群众,并要求维西厅派官兵前来剿杀。越来越多的傈僳族及附近群众纷纷加入起义队伍中,仅康普一地,起义队伍就发展到三千人。嘉庆八年,恒乍绷爱和起义队伍向深山转移途中被清军俘获,许多重要将领被折磨而死,恒乍绷经审讯后也被凌迟处死,就义时年仅28岁。恒乍绷领导的起义虽然失败了,却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惩治了横行一方的恶霸、土司和地主,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勒墨夺扒(1869-1954年)

  小名季阿省,云南省泸水县赤耐村人。其父是当地民族头人。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迁到片马北部巴吾库居住。勒墨夺扒从小就跟着父亲学习狩猎和生产技艺,并养成勤劳、勇敢、刚直不阿的性格。

  光绪二十六(1900年)英军制造“片马事件”,我国领土片马危在旦夕。为加强防务,登埂土司委托有勇有谋、热爱祖国的勒墨夺扒为片马总管事,管理片马各寨。在片马将被侵占的危急关头,勒墨夺扒毅然接受了总管事重任,并向土司推荐了一批当地有威望的各族人士,分别任命为各村寨头人,以加强防务,严防敌人入侵。1911年1月4日,英军趁高黎贡山冰雪封山,怒江两岸的人民难以进入片马之机,出动了两千多人,战马千余匹,用武力强占了片马。勒墨夺扒毅然组织起抗英武装——由一百多人组成的蓑衣兵,用弩弓、长刀、戈、火药枪等原始武器,与装备有世界上最先进武器的英国侵略军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斗争。

曹保祥(1917-1944年)

  云南省龙陵县岔河中寨人,龙陵傈僳族抗日游击大队大队长。

  曹保祥自幼习练弩弓,跟随父亲出猎时,每遇到猎物,父亲总是把射击的机会让给他,因此,12岁时就成了射弩高手,成年时已成为百发百中的神箭手。曹保祥机智勇敢,乐于帮助族人,赢得了广大傈僳族群众的信赖。

  1942年5月,日本侵略军占领龙陵中部、北部和毗邻的潞西县(今芒市),烧杀抢掠、强奸妇女等暴行接连传到傈僳族聚居的龙陵南部,而且日军飞机已不时飞到龙南上空盘旋。曹保祥预感到一场灾难即将降临到平静的傈僳族家园。于是,曹保祥在原来傈僳族民间维持治安的自卫武装的基础上组建起了抗日游击大队。曹保祥率领的傈僳族游击队面对手中握有先进武器的敌人,大多采用偷袭、声东击西、打了就跑的战术,通过机智勇敢的斗争,给日本侵略军以沉重的打击,牵制了日本侵略军的侵略步伐。1944年冬天,滇西抗战取得全面胜利,曹保祥和他的队员们还未来得及全面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就投入到为抗日军队运送军械物资去两百多公里外的保山的工作中。曹保祥全面组织领导了这场大规模的运送行动,不幸的是,侵略战争造成的鼠疫暴病已在龙陵蔓延,岔河中寨有一百多人死于鼠疫,曹保祥也被鼠疫夺去了生命。

参考资料:杨宏峰.中华民族全书——中国傈僳族[M].银川:宁夏民族出版社.(第355-361页)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