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华民族 > 东乡族 > 概述  > 详细页面

东乡族简志

来源: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作者:马兆熙 马自祥 2018年03月19日 阅读量:

  一、民族概况

  东乡族过去被当成“贫窭之回”“东乡土人”,东乡族自称“萨尔塔”。“东乡”一名,是一个地域概念。因临夏古称河州,当地对河州的东、西、南、北四乡有东乡、西乡、南乡、北乡的习惯称谓,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繁衍生息在东乡地区的萨尔塔人真正获得了民族新生的权利,被正式定名为东乡族,成为祖国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根据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东乡族总人口数为621500人,主要聚居在甘肃省中部干旱腹地的群山丛岭之中。

  二、族源

  东乡族族源有西来之说。东乡族是成吉思汗或其后继者西征时俘获和征集的中亚、西亚一带的穆斯林萨尔塔人,他们随着蒙古军队驻屯河州东乡地区,后被“编民入社”,繁衍生息,因此又叫“散塔”。其后他们通过通婚和宗教信仰,逐渐融合了当地的蒙古汉族而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明朝时期,朝廷在河州地区设立的屯寨、茶马司等,各少数民族在此地交换马匹、茶叶及其他日常生活用品等,促进了东乡族与邻近汉族之间的交往和联系。清以后,东乡族人民一直处于十分艰难的生活中,直至新中国建立以后,东乡族人民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开始了新的生活。

  三、社会经济生活

  东乡族以农耕为本,兼营商业、畜牧业、手工业、编织业等。东乡因地势高气候寒,农作物一年只能收获一次。主要农作物有红麦、大麦、青稞、豌豆、扁豆、蚕豆、苞谷、米子、谷子、荞麦、燕麦、大豆、洋芋、回回豆、麻豆、油菜籽、胡麻籽、苦荞;饲料作物有苜蓿、草谷。新中国成立后输入小麦,故不再种红麦。主要劳动工具有犁、耧、碌碡、铡刀、铁锨、连枷、杈子、磨子、耢子、耙子、铲子、木铣、榔头、刨镢、风车、碾子、杵臼、连子背斗、场杠、杪犁等;耕畜主要有牛、马、驴、骡等。东乡族的手工业种类较多,有皮毛业、织褐、擀毡、铁制品、石雕、磨坊、银饰、刺绣、炸油坊等,其中以织褐和擀毡最负盛名。东乡族地区属农本畜牧业,主要饲养牛、马、驴、骡等大牲畜以及鸡等家禽。东乡族历来有重商的传统,经营的范围广泛,涵盖皮毛贩运、擀毡织褐、牛羊屠宰、清真餐饮、建筑运输、修桥筑路、建房盖楼等许多行业。

  四、宗教信仰

  东乡族信仰伊斯兰教,通常分为三大派系:老教、新教、新兴教。老教分为四大派系:哲赫林也、虎菲也、库不林也、嘎底林也。各大派系又分出若干小支系。东乡族信奉老教(门宦)的人数最多。共有九个门宦,即胡门、白庄、华寺、大拱北、张门、穆夫提、沙沟、海门、风门。新教信徒分布也较广。新教是解放初期产的,信徒较少。老教有门宦、拱北和教主,新教则没有门宦、拱北和教主。东乡族的宗教习俗主要有“阿布得斯”(指沐浴),有大净与小净之分。小净每天都洗,保持口腔、鼻孔、耳朵、脸和手脚的干净;常用的是“塘瓶”,罐满冷水后经常煨在炕洞里,随洗随煨,所以说“塘瓶”是家家户户的日常用品。洗小净的程序是:先洗3次手、净下3次、漱口3次、呛鼻3次、洗3次脸,尔后洗左右肘3次,然后用净水抹头、洗耳,最后洗脚,洗过的污水不能滴入塘瓶内。洗小净时须坐在矮凳或是蹲在阶沿上,净下要回避。大净一般一周洗一次,洗大净多用吊桶。洗大净前先要洗小争,尔后从右到左,从上到下依次淋洗,这样洗3次,然后用洁净的毛巾擦干净。

  五、民俗文化

  婴儿出生以后未吃奶前,请阿訇前来给孩子取名字,一般以《古兰经》中圣人之名命名,东乡族常把四个字的名字拆开来称呼。按照东乡族人的习俗,男孩子在12岁或13岁时要举行割礼。

  东乡族旧时一般实行早婚,子女7-8岁时,父母就替他们做主订婚。订立婚约后,双方家长不能反悔。新娘一般带嫁妆到夫家,嫁妆有被褥、毡条、衣料、首饰和公婆带的礼物。东乡族男女成婚时,须经阿訇念“尼卡哈”,经过阿訇证婚后,婚姻才被社会承认。东乡族中有“姑舅亲”“两姨亲”的说法。东乡族有许多有趣的婚礼习俗,如砸枕头、耍公婆、罚新郎、唱“哈利”等。

  东乡族对丧葬很重视,一般,逝世以后,当天就埋葬,不隔夜。东乡族实行土葬,丧葬仪式比较节俭,亡人埋葬不用棺材,不穿衣服,无论贫富都不陪葬东西,只需12米“凯凡”(白裹尸布)。葬礼后,由亲友邻里将尸体抬到墓地埋葬,并请阿訇开始诵念《古兰经》有关章节。亡人生前穿过的衣服,一般要送给贫困者,不能留置家中。信老教的人一般在送葬的当天起,7天、40天、100天和周年日,请阿訇念《亥亭》;新教则在送葬后4天之内家中不能生火做饭,必须到邻友或亲戚、家伍家里吃饭。4天后,请阿訇念《亥亭》,并在7天、40天、100天和周年请阿訇念《亥亭》,以示对亡人的悼念。

  东乡族的住宅一般称之为“庄窠”,多半依山而筑,屋外有3米多高的土墙围住,内有空地,有的四面盖屋,有的三面盖屋,有的朝南朝西向阳面盖横折的两面房,也有的只盖一排房,多为土木结构的两面房。房屋的建筑除了门、窗以及梁檩椽用木制以外,其余都用泥土砌成。

  东乡族粮食作物有小麦、青稞、洋芋、豆子、谷子、苦荞等,因此日常食物和风味小吃离不开这些,主要有烧洋芋、锅塌、琼锅馍、“空苦”、炒面稠汤、搅团、米面窝窝、罗婆弱、“鸡尖”、端全羊以及面食等,此外,东乡族男人们还有吃平伙的习俗。

  东乡族青年妇女着红、绿色,上衣齐膝盖,很宽大,大襟开在右边。下穿长裤一直拖到脚背,裤管不十分宽大,约23厘米许。冬季穿棉袄、棉裤,式样与单衣同。严寒时节也有穿皮袄的。结婚时,新娘穿“过美”,即穿一种前后开衩的长袍和裙子,上穿镶有假袖的斜襟上衣,有的短衣袖口上,层层摞摞,穿套裤(西古),有绑腿带子。戴盖头。10岁左右的女孩子着红衫裤、红鞋。男子服装,着上衣,寒冷季节,贝披上一件羊皮袄,一般不褂面子。过去多穿长袍,腰系腰带,挂小刀。喜欢头戴号帽。男子礼服多为“仲白”。

  东乡族每个月都有节日,每过三年逐月轮换,这和宗教信仰有密切的关系,东乡族的四大节日: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阿守拉节,都来源于伊斯兰教。

  六、民间艺术

  东乡族的民歌有固定的形式,生动地反映了劳动人民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如了略、洛洛、裢格哇拉达(连枷歌)、扬场歌、当奴社调、哈利、真扎诺、胡拉哈胡勒等东乡语民歌;此外还有花儿等汉语民歌。

  用东乡语演唱吟诵的民间叙事长诗,至今尚在流行的有《米拉尕黑》《战黑那姆》《诗司尼比》《和者阿姑》《葡萄蛾儿》等。传说反映了民族的历史和人民的生活两方面,如《哈姆则巴巴》《安巴斯和布汉英吉尼的传说故事》等人物传说,与之相联系的是关于民族迁徙重大事件的记录;《背地的故事》《俄晃祖哈》《孤儿与后娘》《三个县的衙瑚;《昂把斯》《新媳妇打鬼》《尕孙孙》《阿卜杜的巧计》等表现了受苦受难的贫困人民与诺彦(官僚)、头豪(头人)和“尕扎占”(地主)做斗争的社会生活。

  东乡族有很多传统的民间文娱体育活动,有吉咕杜、当尕达之拿杜、摔跤、踢毛牙、赛马、耍火把等。

  (编辑时有改动)

参考资料:

  1.丹珠昂奔主编:《走近中国少数民族丛书—回族》,辽宁民族出版社,2014年  

  2.杨圣敏主编:《中国民族志》,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8年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