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华民族 > 俄罗斯族 > 概述  > 详细页面

俄罗斯族简志

来源: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作者:乃珂热曼·依布拉音 2018年03月20日 阅读量:

  俄罗斯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少的民族,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共15393人。中国的俄罗斯族按照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塔城、乌鲁木齐、伊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呼伦贝尔市和额尔古纳市等地。

  中国的俄罗斯族大多既有欧罗巴人种的血统,又有黄种人的特征。其使用的俄罗斯语和俄文,属于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支。俄罗斯语分为南北两个分支,中国俄罗斯族使用的俄语属南部方言,但由于受汉语及其他少数民族语言的影响,在语音和词汇上又有自己的特点。他们一般兼通多种语言,一些俄罗斯族人除了掌握和使用俄语外,还精通汉语以及其他少数民族语言,一般以汉语和汉文为社交语言和通用文字。

  俄罗斯一词源于欧洲古代斯拉夫人的部落名称——罗斯,又称波梁人。古代斯拉夫部落居住在易北河到顿涅茨河流域,奥书河和上伏尔加河,波罗的海沿岸到中多瑙河及下多瑙河即黑海之间的广大地区。为数众多的斯拉夫部落后来形成了量大集团:一是东方斯拉夫人;二是西方斯拉夫人和南方斯拉夫人。向东迁移的东斯拉夫人是俄罗斯人、乌克兰人、白俄罗斯人的共同祖先。

  中国的俄罗斯族最早可追溯到17世纪前半期,沙俄对我国黑龙江地区不断派兵侵扰,清朝的官方文书中称他们为“罗刹”,这是俄罗斯族祖先罗斯的同音异译。18世纪后期,大批俄罗斯人迁入我国,尤其是在19世纪末和俄国十月革命前后,更多的俄罗斯人从西伯利亚等地涌入我国新疆北部地区。那时他们被称为“归化族”,他们聚居的村落被称为“归化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应俄罗斯族人民的要求,废除了“归化族”名称,恢复了俄罗斯族本名。这些俄罗斯族和我国各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与汉族互相通婚,不断接受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的影响,在相貌体型、思想意识、风俗习惯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从而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俄罗斯族。

  俄罗斯族是一个勤劳俭朴、富有才智的民族,由于种种原因,他们迁到中国定居下来,用自己勤劳的双手编织着美好的生活。除了从事农业、手工业、运输业以外,还有人经商、从医、从教,另外还从事捕鱼、养鹿、养蜂、狩猎等副业。

  俄罗斯族大多信仰东正教,少数俄罗斯族信仰基督的其他教派。俄罗斯族的信仰、生活、礼俗等方面都受到宗教的影响,支配着俄罗斯的精神生活。一般信仰东正教的俄罗斯族人家中都供有圣子耶稣、圣母玛丽亚或其他圣徒的小型圣像,供教徒早、晚在家中做简单祈祷之用。除了面对圣像做晨祷和晚祷外,虔诚的教民还要做饭前饭后的祈祷,而星期日和宗教节日则要去教堂做集体祈祷,并聆听神父布道讲经。同时,当俄罗斯族进行命名、证婚、洗礼等人生大事时,也会到教堂举行。

  俄罗斯族的民间传统节日也大多数与东正教有关,如圣诞节、洗礼节、谢肉节、报喜节、柳枝、复活节、祭扫亲人节、圣灵降临节、圣母安息节等。随着时代的发展,昔日的宗教节日已失去原来的意义,中国俄罗斯族的民间传统节日很多成为俄罗斯族人的民间习俗节日。中国俄罗斯族保留的民间传统节日主要有:圣诞节、复活节、谢肉节、报喜节、圣灵降临节等。除此之外,还过汉族的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民间传统节日。

  自古以来,俄罗斯族就形成了自己民族所喜爱的传统服装,多少年来,民间一直保存着这些独具俄罗斯韵味的穿着。俄罗斯人很注重仪表。所以,在服饰上讲究色彩的和谐、整体的搭配。典型的俄罗斯族民族服装是:男子的斜襟长袖衬衣,在领口和下摆有绣花,穿时在衬衣外面系一根腰带。衬衣材质一般是麻纱布或白棉布,也有用色彩鲜艳的花布做成。在寒冷的季节,人们一般穿厚呢子外衣或毛皮外衣,头戴毡帽,脚穿高靿皮靴。女子的服装一般是用麻布做的有垫肩的长衬衣。以前,出嫁的女子在衬衣外要穿一件无袖长衣“萨拉范”或穿一种手工编的带有方格图案的毛料裙子。姑娘不带头巾,仅用头巾盖住头的一部分,但已婚女子必须戴头巾,以便把头发包起来。在冬季,女子一般穿厚呢子或毛皮外衣,高筒皮靴。现在男子多穿西服,戴呢帽、便帽、礼帽,冬天戴皮帽,穿皮鞋、皮靴或毡靴。女子穿连衣裙、西服上衣或西服裙。过去女子不穿长裤,现在也有人穿。女子穿高跟鞋,冬天也穿皮靴,秋冬戴皮帽,夏天系花头巾。

  我国俄罗斯族的饮食在本民族原有的烤、炸、煎、煮等烹饪方式基础上,又吸收、融合了汉族以及其他民族的饮食经验,不断丰富、充实着自己的饮食内容,形成了中西合璧的俄罗斯族饮食文化。俄罗斯族的传统饮食主要有面包“合列布”、肉菜汤“苏波”、红焖肉饼“杂德列特”、煎饼“布里内”、发面小饼“阿拉吉”、油炸或烤制的小馅饼“比拉什给”、饺子“别列灭尼”等;副食有肉、鸡蛋、灌肠、牛奶、黄油等。蔬菜类他们爱吃土豆、西红柿、黄瓜、莲花白、胡萝卜、洋葱等。饮料有自制的伏特加、啤瓦和克瓦斯等。另外,俄罗斯家庭主妇烤制的甜点深受各民族的喜爱。传统的俄罗斯族日常饮食比较简单,一日三餐,主食就是列巴。早餐叫“扎无塔拉卡”,一般是喝红茶或牛奶,吃一两片列巴,吃列巴时要在上面涂抹黄油或果酱等。午餐叫“阿别得”,是一天中的正餐。午餐一般有“苏波”汤、土豆烧牛肉或红焖肉饼等,并配以列巴。晚餐叫“乌日那”。

  俄罗斯族是一个心灵手巧的民族,民间工艺十分丰富发达,极有艺术性和民族风格。新疆和黑龙江等地俄罗斯族的民间工艺有着极为鲜明的特色。俄罗斯族的传统科技工艺主要体现在房屋建造、生产运输工具以及编制刺绣等方面。

  俄罗斯族住的多是土木结构的建筑,即外墙的四角和屋顶是用原木搭建的框架。住房宽敞,有客厅、卧室、餐厅、蒸汽浴室,院落中有厕所及家禽、家畜棚舍。俄罗斯原木屋俄语称“伊孜巴”,是俄罗斯族的传统住房,就地取材用森林中的原木搭建而成。地板下有两米多深的地窖,用来储藏酒、果酱、蔬菜等物品。木刻楞房是俄罗斯族典型的民居,这种房主要是用木头和手斧刻出来的,有棱有角,非常规范、整齐。

  俄罗斯族的传统交通工具是“切列嘎”,即四轮马车,在新疆俗称“槽子车”,冬季,则是雪橇,俄语称“萨尼”,俗称爬犁。传统运输工具有“合道克”和“科里亚什卡”,这两种都是四轮畜力拉车,前者俗称“六根棍”。后者稍微高级一些,是马拉载人车,只拉载两三个人,车身有踏板,座位底下有弹簧,且将车夫和乘客的座位区分开来,座位上有扶手和靠背,柔软舒适。

  俄罗斯族民族工艺品风格独特,如黄铜茶坎“撒马瓦尔”,因其做工精致、造型别致而素享盛名。除此之外,俄罗斯族的雕刻、制革、刺绣、编织工艺也十分发达。

  俄罗斯族是一个充满文艺气息的民族,无论男女老少都痴爱着文学和艺术。我国俄罗斯族民间文学有神话、传说、故事、寓言、格言、谚语、谜语、童谣、说唱等大量的口头文学,也有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多种形式的作品。民歌包括舞蹈歌、短歌(对歌)、爱情歌、仪式歌、浪漫小调等;仪式歌中又可分为结婚歌、丧礼歌。民间故事中包括历史故事、传奇、笑话、短小故事。至于民间谚语、谜语、诙谐幽默的讽刺小品,则更是数不胜数。

  俄罗斯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民歌、乐器、舞蹈等艺术都富有强烈的民族感情和特征。俄罗斯族民歌叫“恰斯杜什卡”,是俄罗斯民间文艺的独特形式。俄罗斯流行歌谣的语言通俗、简洁,风格幽默、诙谐;节奏明快,韵律强,朗朗上口。俄罗斯民间舞蹈热情奔放、节奏鲜明、格调高雅。它反映了人民大众的思想感情、心灵情感和精神寄托。俄罗斯最著名的是踢踏舞“阿吉努什卡”,还有波尔卡和克拉科维克,都是双人集体舞。俄罗斯族最喜欢的乐器有俄式键钮手风琴、三弦琴、吉他、巴拉拉伊卡和曼多林。这几种乐器都常用来伴奏民间歌曲和舞蹈。俄式键钮手风琴的形制与别国手风琴不同,它是与俄罗斯民歌的调式一致的。

  (编辑时略有改动)

  

参考资料:

  1.乃珂热曼·依布拉音著:《走近中国少数民族丛书—俄罗斯族》,辽宁民族出版社,2014年

  2.杨圣敏主编:《中国民族志》,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3年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