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华民族 > 门巴族 > 概述  > 详细页面

门巴族简志

来源: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作者:陈立明、张媛 2018年03月19日 阅读量:

  一、民族概况

  “门巴”是藏语的译音,意为“生活在门隅的人”。门巴族是门隅地区最早的开拓者和守卫者。“门隅”(mon-yul)也是藏语译音,古代指喜马拉雅山南坡低热的多森林的谷地,现在专指西藏东南部以“达旺”为中心的门巴族聚居区。今日的门隅,东连西藏珞渝,西与不丹为邻,南同印度阿萨姆平原接壤,北接西藏错那县和隆子县,面积1万多平方公里,门隅是门巴族人民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1964年,门巴族被国务院正式确认为单一民族。门巴族主要分布在西藏门隅和墨脱地区。根据2010年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目前生活在墨脱县等地的门巴族人口为10561人,门巴族的绝大多数仍居住在印度非法占领下的“麦克马洪线”以南广大地区。门巴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无本民族文字,通用藏文。

  二、经济生活

  在门巴族的经济生产活动中,农业是主要的经济生产部门。由于自然和社会发展得差异,门隅和墨脱的门巴族在生产活动方式上,既有较为精细的锄耕和犁耕(木犁),又有为数不少的刀耕火种。农作物品种繁多,从耐寒作物到亚热带作物均可种植。门隅腹心及南部地区的农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麦、高梁、小米、玉米、青稞、大豆等。门隅北部的勒布、邦金一带以生产荞麦和小麦为主。蔬菜和瓜果种类很多,蜜桃、甘蔗、橘子、柠檬等水果的种植十分普遍。其中辣椒的种植不仅可供自己食,还是同藏族交换的重要农产品。墨脱地区种植玉米、鸡爪谷、水稻和青稞等粮食作物,茶叶、棉花、烟草等经济作物也有种植。农具主要有踏犁、木犁、木耙等。

  采集和狩猎在部分地区还是重要的经济生产活动。家畜家禽饲养已十分普遍,多饲养鸡、猪等家畜家禽,大牲畜的饲养较少。由于家畜和家禽的数量不多,墨脱门巴族肉食的主要来源依赖于狩猎和同珞巴族的交换。畜牧产品主要有酥油、奶渣等乳类制品和牛肉、牛毛、牛皮。这些既是门巴族人民的生活必需品,又是他们用以交换的重要物资。

  门巴族人们个个心灵手巧,就地取材,制作各种生产生活用品,练就了制作木器、竹器、藤器、石器,纺织和造纸等绝技。门巴族人民擅长竹木器皿的制作,他们生产的各类竹编、藤编、木器制品除了自用,还用于交换,在藏区享有盛名,每年销往藏区的竹木制品有万余件之多。门巴族手工业门类多,发展较快,有个别手工业行业已渐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成为相对独立的生产门类。

  门隅自古就是藏区通印度与不丹等地的重要商道,门巴族与藏族有着悠久的经济交往和频繁的商贸活动。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已经形成了几个规模较大的集市,如“古登集市”“安巴达拉集市”等,而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则是藏区与门隅交界处的“亚马荣集市”。门巴族参与交换的物品主要是一些当地出产的土特产品,主要有大米、大豆、辣椒、木碗、木桶、竹筐、藤篾器皿、藏纸、各种药材、染草等。过去,集市上的交易有两种方式:一是用藏币购买;一是以物易物。亚马荣市场以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优越的自然条件,使它成为门、珞、藏、汉人民之间进行经济交往和同印度、不丹等国人民进行边境贸易的重要集市。

  三、宗教信仰与民俗文化

  门巴族的宗教信仰较为复杂,信奉原始宗教和苯教,也信奉藏传佛教。以藏传佛教为主,多种宗教的混融并存,是门巴族信仰习俗的重要特征。

  藏传佛教的宁玛派、噶举派和格鲁派在门巴族地区都有影响,但以宁玛派和格鲁派传播最广,影响最深。随着佛教寺院的建立,寺院有了频繁的宗教活动。门隅寺院宗教活动与藏区相同教派的活动无大的差别,如达旺寺,便仿照拉萨的传昭大法会或其他法会形式进行。每年的主要活动有传大昭、慈尊佛圆寂灯节、宗喀巴圆寂灯节、集密佛金刚怖的修法,艾式、达旺法会等。墨脱地区寺院(庙)的宗教活动则有浓郁的地域和民族特点,主要是吸收了原始宗教和本教某些神衹、礼俗和仪式,如主巴大法会,是墨脱地区各寺庙一年中最大的宗教活动,也是最隆重的宗教节日。

  门巴族的服饰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其风格以色彩鲜艳、线条飘逸、形制优美为特征。门隅门巴族穿藏式的红色氆氇长袍,在长袍外围一条白色氆氇裙,外衣衣角和袖口用蓝布镶边,并在腰上系上褐色腰带。墨脱地区男女一般穿长短两种棉麻自织的白色上衣,妇女喜欢穿花色裙子。上门隅勒布一带的门巴族带一种名为“巴尔霞”的帽子,其圆顶主要用黑氆氇呢制衡,帽围是用红色氆氇或红色毡绒缝制的2寸高的筒状,翻檐部分用的是橘黄色毡绒,以孔雀蓝檐边,并留一楔形缺口。戴帽子时,习惯将缺口对着右眼的上方。墨脱地区的门巴族很少戴帽,常戴自编的斗笠防雨防晒。门隅门巴族多穿筒靴,墨脱门巴族多裹腿。门巴族妇女的饰品有项饰、耳环、戒指、手镯、腰带等。男子的佩饰物有耳饰、胸饰及手镯、戒指等。

  门巴族的饮食,以玉米、稻米、鸡爪谷和荞麦为主食。若遇荒年,墨脱地区门巴族常采集野菜、山薯等,砍伐加工俗称糌粑树的“达谢”“达荠”来制作饭食充饥。在门巴族饮食结构中,平时肉食较少,常见的蔬菜品种有土豆、萝卜、白菜、黄瓜等。门巴族日常生活中饮料有酒和茶两大类别。酒有“邦羌”、米酒和青稞酒,茶有清茶、酥油茶和清油茶。

  门隅地区门巴族和墨脱地区门巴族的住室因环境、气候、文化的不同而有所不同。门隅地区门巴族房屋建筑的主要形式是碉房式石楼,用石砌墙,成“人”字形。一般分为3层,底层“沙戎”,供圈养牲畜使用。中层“米珠堆钦”,是住人的居室,上层“庞”,是堆放饲料和杂物的地方。干栏式木屋是墨脱门巴族房屋建筑的主要形式,房顶呈“人字形”,称为“派崩朗”。一般为3层,底层无围墙,被称为“派龙朗嘎”,供拴养牲畜用。第2层“派巴尔嘎”,为人居住的住室。住室的外侧有走廊,称为“彻”,兼作晒台,既可晾晒粮食,又是人们编竹器、做木活的场所。第3层“派通昂”,存放杂物。

  此外还有供临时居住的简易木棚和帐篷。

  四、文学艺术

  门巴族文学艺术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有丰富的神话和传说、寓言故事和生活故事、“萨玛”酒歌与《仓央嘉措情歌》等,这些独具特色、体裁各异的文学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再现了门巴族灿烂的历史和多彩的社会风貌。

  门巴族民间文学主要有神话、传说和故事。现流传的神话传说主要有《猴子变人》《镇压妖女》《吉萨格莱战妖魔》《房脊神》等;还有讲述娘江曲、达旺曲和普龙曲的《三兄弟河》;讲述空行母却吉桑木和猎入冬顿的《却吉桑木和冬顿》,神奇木匠《皮休嘎木》《那嘎湖》《白马兄弟与色》《马桑尔辛格烈学僧除妖》《遗留下来的号角》《色目人镇妖》;还有颂扬行善积德、鞭挞贪欲的《汤纠嘎布当上吉波》《她为一袋麝香丧命》等。门巴族民间故事最具特色的是寓意故事和生活故事,如《猪和狗的对话》等。在门巴族民间诗歌中,“萨玛”酒歌是一个很重要的歌体,是门巴族民间广泛流行的抒情短歌,主要有《萨玛·家乡》《萨玛·白鹤歌》《宝贝》《挽留》、《欢聚》等。情歌被门巴族成为“森木能古鲁”,意为“心中的歌”,是门巴族的重要歌体。真实反映门巴族青年男女的爱情生活,有的表达男女双方互相倾慕、爱恋的炽烈情感,有的表现对爱情的忠贞不渝,有的表达对情侣的痴痴思念。情歌触及爱情与婚姻乃至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在门巴族文学发展史上,仓央嘉措情歌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仓央嘉措情歌有60首左右,现有木刻本和手抄本传世。他吸取了民间文学的丰富营养进行创作,使他的诗歌臻于完美。诗歌不仅在格律、艺术手法和风格方面保持了门巴族民间诗歌的特色,在取材和思想倾向上也吸收了民间诗歌的营养;一些诗作,就直接脱胎于门巴族民间情歌,在格律、艺术风格上都保持着门巴族情歌的特色,节奏强烈,音韵铿锵,词曲相配,典雅优美。再加上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力,那奇特的构思,形象的比喻,凝练传神的语言,蕴含悠远的意境,使情歌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门巴族的舞蹈也颇有特色,民间流传的门巴族舞蹈可分为宗教舞蹈和习俗舞蹈两类。宗教舞蹈因宗教活动需要而产生,是宗教仪式的组成部分,是人们虔诚信仰的表现,属膜拜型文化;门巴语称为“巴羌”(又译为“拔羌姆”),意为“神舞”。“巴羌”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源头可追溯到原始的图腾舞和巫舞。习谷舞蹈是人们在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中创造的,属世俗型文化。习俗舞蹈以“颇章拉堆巴”“旺久钦波”和牦牛舞最具特点。在实际生活中,宗教舞蹈和习俗舞蹈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构成了门巴族斑斓夺目的舞蹈风采。

  门巴族的音乐歌体主要有萨玛体、卓鲁体、加鲁体和喜歌体等。萨玛体广泛流行于门隅地区,多用于节庆、婚礼、亲朋欢聚等欢乐场合。卓鲁体全称“卓巴古鲁”,意为“牧歌”。相传是由门巴族的牧业始祖“太波嘎列”首创的,流行于门隅地区。“加鲁”意为“情歌”,曲调细腻而流畅。喜歌体以“卡萨喜扎”为代表,曲调活泼、欢快。门巴族的乐器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传统乐器和藏传乐器,主要有“里令”(双音笛)、“塔阿让布龙”(五音笛)、“基斯岗”(竹口琴)和牛角琴等,而鼓、钹、长号等都来源于藏地。

  门巴族民间戏剧俗称门巴戏,有三种表现形式:一是渊源于宗教跳神的门巴傩戏,如《中索羌》;二是在门巴族丰富的神话传说、民间歌舞和宗教跳神基础上产生的戏剧形式,如《噶玛如巴斯朗巴多》;三是借鉴、吸收和引入藏戏艺术养料而形成的门巴戏剧,如《诺桑王子》《卓娃桑姆》等。门巴族的传统戏剧作品中最为古老的是《阿拉卡教父子》,另一出剧目为《噶玛如巴斯朗巴多》,简称《巴多》。门巴戏虽然吸收和借鉴了藏族戏剧的艺术营养,但它始终保留着浓郁的民族特色,全面地反映了门巴族文化特色与审美追求。

  (编辑时有改动)

  

参考资料:

  1.丹珠昂奔主编:《走近中国少数民族丛书—回族》,辽宁民族出版社,2014年  

  2.杨圣敏主编:《中国民族志》,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8年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