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中华民族 > 中华民族研究  > 详细页面

使命与担当:强化中华民族凝聚力研究

来源:广西民族报网 作者:尹伟先 2019年04月11日 阅读量:

  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具有厚重历史感和鲜明时代特色的研究命题。这一研究既源于中国自秦汉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一历史国情,又顺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现实需要。强化中华民族凝聚力形成和发展的研究,既是中国学者义不容辞的光荣使命,也是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术话语、研究范式,推出体现中国思想、中国精神、中国风格学术精品的有效途径。

  中华民族凝聚力作为独立研究课题,兴起于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费孝通在1988年提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为中华民族凝聚力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我国现代化事业的突飞猛进和面临的种种挑战,向中华民族凝聚力研究提出了现实要求。此外,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等国际形势变化,引起学术界对中国命运的深度思考,进而引发关于中华民族凝聚力问题的讨论。近30年来,学者围绕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发展及其规律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将中华民族凝聚力研究推上了新的台阶,在各民族共兴中华等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上达成了共识。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是党和国家面向未来的政治宣言。习近平同志指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在这一背景下,提振中华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尤为重要。新时代向全党全国人民提出了增强和发展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同时也向学术界提出了进一步强化中华民族凝聚力研究的新任务和新要求,为中华民族凝聚力研究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也增强了深化中华民族凝聚力研究的紧迫性。

  新时代中华民族凝聚力研究,应在继承已有学术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

  1.强化民族精神共有家园理念的研究。民族精神共有家园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印记和精神财富。从古至今,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中,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也为世界文明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物质财富迅猛增长,人们的精神财富却相对匮乏,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何在新的历史环境下为中国人铸造一个共同的精神家园,成为中华民族凝聚力研究面临的一个重要时代课题。

  2.强化传统文化对民族凝聚力支撑作用的研究。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支撑。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必须始终坚持以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为根基,大力繁荣发展中华优秀文化,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魅力和生命力;要积极挖掘和弘扬传统文化有益价值,努力在继承的基础上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要坚持古为今用,充分发挥民族传统节日的文化传承功能,组织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传统文化,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承载者和传播者,进而成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践行者。

  3.强化中华民族凝聚力实践途径的研究。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既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途径,也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实践途径。中华文明的发展表明,民族团结是民族凝聚力形成和提升的前提;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奋斗历程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和非凡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只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发挥全体中华儿女的聪明才智,凝聚中国各族人民的力量,中华民族才能更加凝魂聚气,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4.强化学科交叉,推动融合发展。继承优良传统,整合历史学、哲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民族学、民俗学、社会学、管理学、统计学等众多学科优势研究力量,着力提高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推动中华民族凝聚力新研究领域的开辟、新方法的运用。在综合性研究和专题性研究、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历史研究和现实研究等方面齐头并进,体现与时俱进的时代价值。

  

  资料来源:广西民族报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