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民族语言 > 民族语文概述 > 语言结构  > 详细页面

阿尔泰语系的语言特点

来源: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编辑整理:刘维凡 2018年01月15日 阅读量:

  阿尔泰语系的语言主要特点有:1、具有元音和谐律;2、使用后加成分为词的派生和词型变化的主要手段,粘合多个附加成分以表示多重语法意义;3、名词和代词有数、格等语法范畴,动词有态、时、式等语法范畴;4、动词在宾主之后,定语在被修饰词之前。5、东亚及北亚地区该语系受汉藏语系中的汉语和藏语(蒙古语受藏语影响很大)影响明显。

  阿尔泰语系各语言都是粘着语,在构词法和形态学上有很大的共同性。以在词根之后加构词附加成分为派生新词的主要手段,以在词干之后加语法粘附成分为形态变化的主要手段。构词成分和语法成分都既可以是单层的,又可以是多层的。由一个以上的根词素构成的合成词在古老的语词中比例很小,在近代的语词中才逐渐增加,用词干内部屈折手段表示语法的情况极为少见。总之,从语音结构上、语词派生上和语法构造上看,阿尔泰语系3个语族各语言之间都表现出类型上的高度一致性。

  突厥、蒙古、通古斯三个语族共同的语法成分中,证明三个语族有同源关系的有力证据是名词(体词)后面所接的格粘附成分彼此很相似。各种语言的动词都至少可以接三套粘附成分,以表达三种不同的句法功能。一套出现在作句子的主要谓语的动词词干之后,称为述谓形式或终止形式;一套出现在作句子状语的动词词干之后,称为动副词或动副形式;一套出现在能仿照名词作句子的几种不同成分的动词词干之后,称为动名词或动名形式。带后两套粘附成分的动词同时也可再带宾语、补语、状语、主语、定语。

  阿尔泰语系三大语族之间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差异性导致了他们区分为不同的语族。这些差异性最主要表现在词汇上,如人称代词、动词等。

  三个语族之间词汇的差异性最明显的是人称代词。在第一人称上:1、蒙古语族语言第一人称代词以及格的变化具有自己的特点,格的变化主要涉及单数形式,表现为在变格时变换变格词干。蒙古语族语言第一人称代词复数形式,在各语言中都有排除式和包括式两种形式。2、突厥语族诸语言第一人称代词单数形式及其变格变化不大,第一人称单数形式中曾有过ben、bin等不同的词干形式。突厥语族第一人称代词的复数意义是由复数词缀来表达的。同时,在单复数中也表现了密切的联系,比如单数形式中都保留着原有的词尾鼻辅音n;而在复数形式中则都失去了词尾鼻辅音n,这是接加复数词缀时出现的脱落现象。突厥语人称代词数的意义是采用接加词缀的办法加以它区别的。专家认为它同其他静词一样,在没有接加复数词缀以前,具有不定数意义,即没有确定的数的意义。3、满—通古斯语族第一人称代词单数形式只有两种变化,即在主格后有bi或者长元音bii。而第一人称复数形式包括排除式和包括式两种。

  其次是在副动词方面:突厥语族中,副动词是第二级谓项成分,与动词谓语构成某种句法语义关系,表达动词谓语所表示的主要行为的附属或者补充行为。它以动词后面缀加不同的形态成分的方式与主要动词构成行为的方式、条件、时间、原因、目的、让步等语义联系,同时与主要行为完成的绝对时间构成次要行为的相对时间关系。蒙古语族中副动词又叫做连接形,即动词后面链接附加成分,表示这个动词同别的动词连用。充当几个连用动词行为的前项,表示各种行为性状语义,蒙古语中的副动词附加成分非常丰富。满—通古斯诸语的副动词也属于非结束形式、非中心的附属性动词,它不能完结句子,只能跟句尾或后续的动词构成一个完整的句子,表示各种行为性状语义。

  

  参考资料:

  1.许伊娜:《阿尔泰诸语句法类型及副动词范畴》,《民族语文》2001年第2期;

  2.哈斯巴特尔:《蒙古语、突厥语和满—通古斯语第一人称代词比较》,《满语研究》2007年第1。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