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民族史志 > 民族史  > 详细页面

满族清前史略

来源: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编辑整理:布拉格 2017年11月13日 阅读量:

  满族历史悠久。其族源可追溯到数千年前的新开流文化时期。肃慎、挹娄、勿吉、靺鞨、渤海、女真,是现代满族一脉相承的祖先。

  肃慎人生活在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流域,东临大海。到了周武王与周成王时,史书上曾记载他们进献过“楛矢石砮”。在中国以后的史书中,肃慎即被称为“挹娄”。挹娄生活的地区大致与肃慎相同,不过一部分部落已迁徙到今吉林省和辽宁省东北部。挹娄人以采猎为主,种五谷、养牲畜。到了北朝和隋唐时期,肃慎人和挹娄的后人被称为“勿吉”和“靺鞨”。他们与中原王朝联系比较密切,隋炀帝曾封其首领突地稽为“辽西太守”,唐太宗封其为“右卫将军”。

  公元7世纪末,因为战乱一部分靺鞨人东迁,后定居于松花江上游、长白山之北,建立了“震国”,唐玄宗封其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自此以后便以“渤海”为号。唐中期,渤海统一了拂涅、号室等部,统辖地域北至松花江下游、南至朝鲜半岛北部、东临大海、西南达今辽宁省北部及东部。渤海建国200多年,后被辽政权所灭。

  靺鞨部落中的另一支黑水部,分布很广,其生活地域在今黑龙江省爱辉县以东、依兰县以北、直临大海的黑龙江下游地区。唐玄宗时,封其首领倪属利稽为“勃利州刺史”,后又设黑水军、黑水府。渤海国被灭以后,黑水靺鞨向南迁移,《辽史》中契丹人称其为“女直(女真)”(《辽史》称“女真”为“女直”是为避辽兴宗耶律宗真之讳)。此后靺鞨这一称谓便被“女真”所取代。

  北宋初年,女真部落中的完颜部逐渐强盛,统一了今吉林省以北各部女真。1114年,其首领阿骨打起兵反辽,翌年,建立金国,用10年时间灭掉辽国,两年后又征服了北宋。将都城从早期的上京(金上京在今黑龙江阿城市南)迁到中都城(今北京城西南隅),统一了河北及东北广大地区。后在蒙古军队的强大压力之下,迁都开封,企图向南发展,并与南宋交战10 余年,致使腹背受敌。1234年金国被蒙古国所灭。在近百年的发展演变中,大部分女真人与汉人及其他民族融合了,只有散居于今松花江流域、黑龙江中下游、东临大海的女真人延续下来。这些女真人主要以渔猎为生。元末明初一部分女真人南迁,到达吉林省和辽宁省北部及东部一带定居。至此,女真人大致分为三大部分,在明朝记载中分别被称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而建州女真作为主脉,直接孕育了现代满族的形成。

辽宁新宾满族文化历史长廊壁画 老铁摄影

  建州女真,分布于以今辽宁省境内的浑河流域为中心,南抵鸭绿江,东达长白山北麓和东麓的地域中。在建州部落内部还有苏克苏护部、浑河部、完颜部、董鄂部、哲陈部、鸭绿江部、讷殷部、珠舍里部等。海西女真,分布于今辽宁省开原以北、辉发河流域,以及松花江中游广大地区。内部分为扈伦、哈达、乌拉、叶赫四部落。“野人”女真,分布于建州女真和海西女真以东和以北的地区,即松花江下游至黑龙江流域,东达大海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域。内部分为瓦尔喀、虎尔哈、使犬、使鹿等部。

  明朝统治者一直极为重视北疆(即长城一线)的防御,严防武力仍盛的北元蒙古各部。明朝起初没有料到,取明而代之的是东北的女真人,故早期对辽东的防御较少,边墙失修,并对东北地区采取怀柔政策,设奴儿干都司作为治所,都司各级官员皆由当地部族首领担任,再由朝廷派员定期巡视。直到建州女真南迁接近辽东,才于15世纪中叶开始修筑辽东东段城墙。在此期间,建州女真首领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1626年),利用明朝在东北地区军事统治松弛的时机,发动了统一女真各部的战争。

  努尔哈赤世为建州女真部首领,兼任明朝官职,通汉、蒙古文字,受汉文化影响较大。早在1412年,其先祖猛哥帖木耳(猛哥帖木耳像是蒙古名字,意即“永恒之铁”,以至蒙古人后来比较顺理成章地把传国大玺奉给皇太极)被明朝册封为建州左卫指挥。而1583年(明万历十一年),努尔哈赤的父亲却在驰援明军的战事中被明军误杀。于是,努尔哈赤暗下反明雄志,便从当年开始不断壮大自己的势力。到1593年(明万历二十一年),首先统一了建州女真各部落。嗣后,努尔哈赤便将战略目标转向势力较大的海西女真部落。到1619年(明万历四十七年),努尔哈赤完全征服了海西女真四部落,并将其土地人口直接归自己统治。

  在海西女真北面广大地域居住的是“野人”女真,努尔哈赤早在1596年(明万历二十四年)就开始对其用兵,其目的是增强自己的军事力量。断断续续近30年,才基本征服了众多的“野人”女真。

  努尔哈赤在统一各部的征战过程中,为增强战斗力,在改造原有社会组织形式的基础上创建了著名的八旗制度。由此改变了女真人以往各部互不统属,松散放任的状态,使女真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八旗制度后来成为清朝军政合一组织的基本形式。平时耕猎为民,战时应征为兵。源于牛录制。牛录是早期女真人进行狩猎时的组织形式,由10人组成,其中一人为牛录额真(牛录意箭,额真意主人)。牛录具有临时性,狩猎结束以后自动解散。努尔哈赤将这一临时性的生产组织,根据战争的需要,改编成长期的正式组织。规定300人为一牛录,每牛录设一牛录额真(佐领);五牛录设一甲喇额真(参领),每五甲喇构成一个固山,即旗,首领为固山额真(都统)。1601年,努尔哈赤建立黄、白、红、兰四旗,1615年又增设镶黄、镶白、镶红、镶兰四旗。合称满洲八旗。努尔哈赤指定其子侄为代表,分统八旗,称为“固山贝勒”。1635年,增进蒙古八旗,1642年,增加汉军八旗。合为二十四旗,但仍习惯称为八旗。八旗制度具有军事、政治和生产职能。八旗成员称“旗人”。

满八旗图示(编者合成)

  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的战争中,还采取了一些发展文化的重大措施,创制了满文。当时由于原女真文字基本失传,凡书写都以蒙古文字或汉文字代替,极其不便。1599年(明万历二十七年),努尔哈赤命额尔德尼和噶盖两人,以蒙古文字母与女真语音拼成满文,此种满文其字形和蒙古文很相似,史称“老满文”。后来,皇太极于1632年(明崇祯五年,后金天聪六年)下令达海等人对“老满文”进行改造,主要在字母右边或加圈,或加点,史称“有圈点的满文”或“新满文”。

  努尔哈赤凭借八旗劲旅,终于完成女真各部的统一事业,1616年在赫图阿拉(后改兴京,今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即汗位,建元天命,国号曰“金”,史称“后金”。

参考资料:

  1.郝文明、王铁志主编、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中心编《中国民族》,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1。

  2.刘炜主编,陈万雄、张倩仪著《中华文明传真卷10· 清——中华民族新生的阵痛》,上海辞书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香港),2001。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