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八”苗族风情节,是兴仁县苗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源于一个美丽的苗族民间传说。相传远古时代,天降大雨,百日不绝,大地一片汪洋,生灵涂炭。唯有勤劳勇敢的苗家少年阿衣和美丽善良的阿兰姑娘带着忠实的猎狗阿嘎寄身 于一只大木盆里,随波漂泊……他们心心相印,不畏艰险战胜灾害,捧来肥沃的泥土,细心栽种,日夜呵护。终于迎来了新生。农历八月初八日,即“辰” 日这一天,阿衣和阿兰在喜庆丰收的日子里结为夫妻,生儿育女。从此,一个勤劳、勇敢、智慧的民族诞生了。每年农历八月初八,苗家都要煮了一甑新糯米饭,备上一桌好酒好莱,为了表达对猎狗阿嘎给苗家带来稻种的敬意,先舀一碗给狗吃后,再举家共食。而后载歌载舞,玩灯要龙,喜庆丰收,歌颂美好幸福生活。这一习谷,代代相传。
“八月八”苗族风情节也是苗族同胞传统的“尝新节”。每年农历八月初八,苗族同胞们都会把自家丰收的粮食、鸡、鸭、粑粑等拿到一个宽敞的地方,寨子老幼、亲朋好友集聚一堂,举杯同庆,载歌载舞,谈古论今,互祝五谷丰登、万事顺意。一齐来吃团圆饭,共同来“尝新”,分享丰收的喜悦。
从2000年以来,兴仁县委、政府就充分认识到:在兴仁屯脚镇这样一个文化底蕴深厚、文化氛围浓郁的少数民族地区,做好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挖掘和保护,既是发展区域文化、实现文化强镇的客观要求,也是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打造文化品牌、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举措。为把“八月八”这个苗族同胞的传统文化节日继承和发扬光大,县委县政府要求屯脚镇党委、政府就始终把举办好“八月八”苗族风情节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来抓,重点挖掘屯脚悠久、古朴的民族文化。一是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投入138余万元建成鲤鱼民族广场、鲤鱼寨门、拿绣领带厂、鲤鱼大道、观光小道、风雨亭、仙人桥、水车等;二是加大对民族文化发展的扶持力度。组建鲤鱼村苗族文化发展协会,着力挖掘、整理、丰富苗族文化;三是大力扶持具有民族特色4户农家乐。向外界推介苗家饮食文化,同时增加了农户收入,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四是举全镇之力,成功连续举办了十三届贵州·兴仁 “八月八”苗族风情节。向外界推介了苗族同胞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到2013年,兴仁已连续举办了13届中国贵州兴仁“八月八”苗族风情节。
资料来源: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