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民族节日 > 民族节日研究  > 详细页面

传统民族节日的保护

来源: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编辑整理:尤曼 2018年10月29日 阅读量:

  一个民族共同体有多大的凝聚力和自信,取决于它有没有足够的认同文化。因此认同文化对 于一个民族、国家来说是无价之宝。而认同文化几乎都是传统的。其中,传统节日民俗是一个主要的部分。作为我国少数民族文化重要表征之一的节日文化,如今已成为展示民族特色、寄托民族情感、传承民族文化、昭示民族认同感的重要窗口和载体,,成为各少数民族文明发展进程中最具魅力和个性特色的文化符号。

  民族传统节日文化在全球化语境下,逐渐成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断开发和利用的文化资源,尤其表现在民族旅游、民族文化产业开发方面,从而使得民族传统节日在内涵和形式方面越来越远离原生形态,内涵与功能不断泛化。因此对传统的民族节日的保护得到学术界广泛的关注。民间文艺学家刘锡诚认为,传统民族节日是由民族集体创造、约定俗成,并靠口传心授而得以传承和延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弘扬传统节日文化必须回归“民间事情民间办”的传统,提升全民族的“文化自觉”。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祁庆富认为,传统民族节日保护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龙头”,弘扬传统民族节日文化,必须深入挖掘其内涵,进一步加强整体性保护。北京大学副教授陈连山认为,节日民俗实际上是一种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艺术”,是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手段,应该充分尊重。

  高丙中教授说,“一个民族的文化光靠几个人呼吁是没有用的,它需要整个民族的一种自觉,这种自觉是 一种文化精神的自觉。传统节日是祖先留给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民族文化身份的重 要标识,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集中表现,是大家共有的精神家园。节日民俗是人民的共同约定,具有不怕重复、发自内心、公众行为这三大特全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有效平台。 因为传统节日的仪式性规范决定固定的节期和相对稳定的节日场所,制约着节日的“活态传承”,所以需要我们亲力亲为对传统的民族节日进行保护和传承。

  

参考资料: 高丙中.对节日民俗复兴的文化自觉与社会再生产[A].江西社会科学,2006,03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