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民族文学 > 作家  > 详细页面

从不会汉语到双语写作,用文学架起心灵沟通之桥

来源:中国民族报 作者:孙文振 2018年12月26日 阅读量:

10月17日,艾克拜尔(中)被授予哈萨克斯坦外交部建立外交关系25周年金质奖章,哈萨克斯坦驻华大使沙赫拉特·努雷舍夫(左)为其颁发了奖章。

1988年,艾克拜尔(左)和夫人景宜(右)与父母在天安门前合影。

  2018年9月30日,巍峨肃穆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再次见证了中华各族儿女向英烈致敬的庄重时刻。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荣誉保护法》自今年5月1日实施后的第一个烈士纪念日。

  2010年,由全国政协委员、哈萨克族作家艾克拜尔·米吉提提案,2013年通过、2014年开始实施的烈士纪念日,今年已经是第5个年头了。艾克拜尔·米吉提欣慰地说:“以国家的名义致敬英烈、缅怀英烈、传颂英烈,这是尊崇英烈的体现,表达了最高规格、最深情意的由衷缅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也是他提案落实的结果。

  作为一名来自民族地区、用汉语和哈萨克语进行创作的少数民族作家,40年来,艾克拜尔不仅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和见证者,也是改革开放的践行者和推动者。

  第一个用汉语创作小说的哈萨克族作家

  艾克拜尔的童年是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霍城县的乌拉斯台牧场度过的。宽阔的草原和快乐的牧民生活,给幼年的艾克拜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成为他日后创作的深厚土壤。

  要上小学了,父亲把艾克拜尔接回伊宁市,并决定让他上汉语学校。他的父亲是一名医生,精通哈萨克、俄罗斯、维吾尔、柯尔克孜、乌孜别克和塔塔尔语,对拉丁文也有研究,却不懂汉语。

  “父亲带我去汉语学校报名时,担心自己说不清楚,就让母亲一起去。”艾克拜尔回忆说,他母亲是维吾尔族,汉语水平相当高——1952年到1953年,她作为新疆牧区代表团代表到内地访问一年多,有幸受到毛泽东等老一辈领导人的接见。

  父母带着艾克拜尔去伊宁市第十五小学报名时,学校负责招生的老师说,他们没招过少数民族学生,这孩子没有一点儿汉语基础,建议他去民族学校报名。

  “我的父母就央求他们,一定在家帮孩子补习汉语,老师才答应再给我一次机会。”艾克拜尔说,他能够踏上文学创作这条路,正是父亲当年的决定,为他铸就了一个“在不同民族文化的相互参照中,倾注着草原文化精神血脉的文学王国”。

  开学初3个月,艾克拜尔进入了“哑巴期”,只会用善意的眼神与同学们交流。3个月后,他开始用汉语与同学们说话。他的父亲也兑现了自学汉语的诺言,汉语水平提高很快。几年后,艾克拜尔的父亲就能用汉语教授汉族学生医学内科学了。

  1976年,艾克拜尔从兰州大学中文系毕业后,被分配到伊犁州党委宣传部工作。受组织委托,他到基层调查农牧区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状况。“从作家角度来讲,这就是体验生活,我逐渐了解了基层的民情和农牧民。”艾克拜尔说。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吹到了新疆的广袤田野,给当时人们的思想带来了彻底的解放。艾克拜尔的文学梦想也在这个时候被点燃,他的第一篇小说《努尔曼老汉和猎狗巴力斯》让他崭露头角。

  1978年12月,刚刚恢复工作不久的新疆文联主席王玉胡和《新疆文艺》副主编陈柏中、小说组长都幸福到新疆奎屯召开座谈会。艾克拜尔用誊写纸复写了3份小说初稿,惴惴不安地将一份交给了都幸福,另一份交给了正在创办的文学刊物《伊犁河》的编辑郭从远。

  1979年3月,《新疆文艺》请艾克拜尔到乌鲁木齐参加文学创作学习班(笔会)。在自治区人事局干部招待所,艾克拜尔第二次见到了王玉胡和前来讲课的王蒙,在他们的引导下,艾克拜尔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

  这一年,艾克拜尔的处女作《努尔曼老汉和猎狗巴力斯》在《新疆文艺》第3期上作为头条刊出,在新疆文坛引起了强烈反响。他成为新疆少数民族作家用汉语创作小说的第一人。这篇小说不仅荣获了1979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也荣获了第一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荣誉奖。

  参加文学讲习所,见证“改革文学”发展

  1980年3月,接到获奖通知的艾克拜尔即将到北京参加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颁奖大会。临行前,他在乌鲁木齐看望《新疆文艺》编辑部的各位老师时,得知自己已被中国作家协会第五期文学讲习所录取。

  “这事让我既意外又高兴。我当时讲,我还没有请假,怎么办?他们说,你是新疆唯一被文学讲习所录取的作家,这是新疆的光荣。你放心去领奖和学习,我们帮你向单位请假。”艾克拜尔说,至今他都非常感激《新疆文艺》的编辑老师们,考虑到去北京领奖时间紧张,热心的编辑还帮他出证明,并订好了飞机票。

  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国文艺界也迎来了新的春天。颁奖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艾克拜尔特别兴奋。大家都在讨论,如何把思想从“四人帮”的禁锢和设定的禁区中解放出来,让文学创作充满活力。

  颁奖大会期间,作家们住在为全国各地前来瞻仰毛主席遗容代表而建的向阳一所(即现在的崇文门饭店),座谈会则在向阳一所对面的新侨饭店举行。颁奖活动结束后,他和蒋子龙、陈世旭等几位获奖作者便被接到了讲习所学习。

  讲习所位于东直门外左家庄的朝阳区委党校,一个大院里全是连在一起的平房。这个讲习所是延续了上世纪50年代丁玲办中央文学讲习所的做法,目的在于提高青年作家的文学修养,写出更好的作品。讲习所的特点是没有院校系统的课程设置,都是讲座和专题报告。作讲座和专题报告的都是专家学者、大学教授、部委领导、前辈作家、资深编辑等。“听罢讲座我茅塞顿开,对中文写作有了新的理解和收获。”艾克拜尔说。

  同期的32名学员中,有几个人早已在文学领域颇有成就。比如,莫伸是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得主;贾大山也是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得主,他的小说《取经》刚入选中学语文课本;陈国凯、张抗抗、竹林、叶辛等人都是和艾克拜尔同期的同学。

  那时候,“伤痕文学”正在淡去,代之而起的是“反思文学”,继而“改革文学”兴起。“这也是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打开国门、改革开放的大趋势相吻合。同学们几乎每天都在讨论新的文学现象,每一篇有影响力的新作问世,大家都会相互交流。”艾克拜尔说,同学们都在伏案疾书,一批有影响力的作品就是这期间创作完成的,包括后来被改编为电影《芙蓉镇》的小说《爬满青藤的木屋》。艾克拜尔的短篇小说《哦!十五岁的哈丽黛哟……》《遗恨》等,也是在此期间创作的,前者还荣获了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

  这期间,艾克拜尔见证了“改革文学”的发展。“改革文学”的开山之作是《乔厂长上任记》,作者蒋子龙正是他们的班长,后来蒋子龙又发表了《一个工厂秘书的日记》等一系列改革文学作品。在改革开放初期,蒋子龙独执牛耳,震撼文坛,一再获奖,成为社会的聚焦人物。

  “在第五期讲习所学员中,出现了许多新时期文学的顶梁作家和扛鼎之作。作为学员之一,我深感荣幸和自豪。历史往往就发生在我们身边,40年改革开放的历史也是我们共同走来的。”艾克拜尔说。

  发现和培养多民族作家,力推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发展

  1981年,艾克拜尔被调入新创刊的《民族文学》担任编辑。当时,全国55个少数民族中,仅有十多个民族有书面文学作家和诗人。当少数民族文学的首个园地《民族文学》创刊后,少数民族作家和诗人相继涌现。

  艾克拜尔记得,云南佤族第一代作家、云南广播电台佤语播音员董秀英,在参加《民族文学》与云南省委宣传部联合举办的第一届笔会时,因为写不出稿子急得直哭。为了指导她,艾克拜尔和她聊起小时候的故事,她讲得很精彩,但交上来的稿子却缺乏细节。经过他的指点,董秀英先后写了七八稿。之后,艾克拜尔将稿子带回北京,经过精心润色,在《民族文学》上刊发。这标志着云南佤族有了第一代书面文学作家。

  担任《民族文学》编辑的几年间,艾克拜尔刊发了十几位少数民族作者的作品,包括一些偏远民族地区直过民族的作者。这些作者成为了本民族第一代作家或诗人,填补了民族文学的空白。

  1985年,艾克拜尔被抽调任全国少数民族文学评奖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为推动民族文学发展发挥了更大的作用。在当年的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奖评选中,39个少数民族作家的作品获奖。许多作者第一次到首都北京,他们走进人民大会堂领全国文学奖,成为了整个民族的骄傲。贵州水族作家石尚竹获得“骏马奖”后,三都水族自治县县委、县政府和县妇联连着3天放鞭炮庆贺,整个自治县都为之轰动。

  担任《作家文摘·典藏》主编、《中国作家》主编后,艾克拜尔提出“用最优美的中文写最美好的中国人形象,为全世界热爱中文的读者服务”的办刊宗旨,为推动我国文学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他还主编了《耕耘与收获》一书,完整地收录了我国55个少数民族作家的作品及相关评论文章,真实、全面地反映了民族文学的发展状况。

  如今,我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了本民族的作家,中国作协会员中有56个民族的会员,许多民族还有了获得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的作家。艾克拜尔认为,这是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民族文化领域中的最大成果之一,体现了各民族在跨越几千年历史鸿沟后实现了民族平等,完成了宪法赋予每个民族的权利。

  为“一带一路”建设搭建心灵沟通的桥梁

  2013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哈萨克斯坦时所引用的阿拜名言:“世界有如海洋,时代有如劲风,前浪如兄长,后浪是兄弟,风拥后浪推前浪,亘古及今皆如此”,正是出自艾克拜尔的译著《阿拜箴言录》。

  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倡议中,提倡“五通”,其中一条就是民心相通。艾克拜尔认为,国之交在于民相亲,其中民心相通尤为重要。国外民众要了解中国、了解中国文化,必须通过文学和艺术等来实现。

  2017年6月9日,习近平主席访问哈萨克斯坦期间,中哈两国元首发表联合声明,其中第4款第22条明确规定:“中哈两国要加强人文文化交流,拓展媒体合作,加强两国文学作品和电影互译合作,共同拍摄电影。”

  一周后,艾克拜尔的6部作品的哈萨克文版在阿拉木图国家图书馆举行首发式。其中,他撰写的人物传记《木华黎》还被哈萨克斯坦的翻译家转译成俄文、英文,出版了哈、俄和哈、俄、英对照版本。

  与此同时,作为中国作协影视文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艾克拜尔与中影集团、英雄儿女品牌联盟携手,共同筹办了“2017哈萨克斯坦中国电影周”。《伊犁河》《鲜花》《真爱》《狼图腾》等6部国产电影,以哈萨克语配音、俄文字幕的方式与哈国观众见面,广受欢迎。

  把民族热情与爱国情怀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艾克拜尔在将中国民族文化“送出去”中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为表彰他在中哈民间文化交流中所起的作用及他在文学上所作的贡献,2015年,哈萨克斯坦为他颁发了“国际金质奖章”,并聘他为欧亚大学客座教授。2016年,他又荣获了哈萨克斯坦文化体育部颁发的奖状。

  今年10月17日,在中国民族出版社与哈萨克斯坦民族翻译中心签署合作出版协议活动中,艾克拜尔被授予哈萨克斯坦外交部建立外交关系25周年金质纪念奖章。他将担任中哈合作出版的《哈萨克优秀小说精选集》《哈萨克优秀诗歌精选集》特邀编审,继续为中哈文化交流奉献自己的力量。

  

资料来源:中国民族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