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民族艺术 > 民族器乐  > 详细页面

失传的平塘苗族“啾玉”吹奏技艺

来源:多彩贵州网 作者:多彩贵州网 2019年07月29日 阅读量:

  苗族村民试吹奏“啾玉”

  苗语“啾玉”,直译汉语意指像筷子的乐器,流传于平塘县大塘镇新塘水沟苗族村寨,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遗憾的是,这种乐器的吹奏技艺已经失传。

  据保管该乐器的60岁的唐开明老人介绍,这个叫“啾玉”的乐器是他当年结婚时,随同女方的项圈、手镯等物品陪嫁过来的。“啾玉”一直是外婆保存。那时外婆也不会吹了,只留作纪念。据前辈人说,很早很早的时候,苗族就有了这个乐器。

  《平塘县志》记载:“平塘苗族是县境内最早的土著民族之一,唐宋时期,苗族先民已在这里开发土地,生息繁衍。平塘现有的一些老地名如‘姑卢’‘里猛’‘松常’‘满猴’……是苗族先民取的。”该县大塘镇新塘水沟的苗族自称“姑卢苗”“喜鹊苗”。

  据了解,平塘苗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是三大方言(湘西方言、黔东方言、川黔滇方言)中的川黔滇方言。“姑卢”这一支系苗族,语言上能与黔西北大花苗用苗语交流。过去“姑卢苗”由于男性外出作战,妇女便留守家里。她们吃苦耐劳,不仅要照顾老小,还要做各种农活。为防不测,家里较为珍贵的东西,都由妇女保管,所以,女儿出嫁时的陪嫁物品,随之保存下来。

  唐开忠老人介绍:“古时候,铜鼓与‘啾玉’一起演奏,‘啾玉’能吹奏出调子。当时‘啾玉’的主要功能是用于战争发信号,所以老百姓也将‘啾玉’称作‘号’。”现今村寨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在蚩尤时代,苗家人一旦发现外敌来犯,就立即吹响“啾玉”告知大家采取应对措施。

  83岁的陈明秀老人说:“我们最早是先有‘啾玉’,后来才衍生出芦笙。有前辈老人会吹奏‘啾玉’这个乐器,大概年代应该是留着长辫子的时候(清代)。” “啾玉”均由竹制而成,制作工艺精细、美观。如果用左右手同时用轻力向下压,中间部分就会向上凸出,其形状有点像公鸡舌头。由于演奏的方法已经失传,后人只能根据老人的回忆来操作。演奏时,口型对准中间部位左右移动,气流冲击振动就能发出声音,属横吹类乐器。对于“啾玉”乐器的演奏方法和技巧,还有待进一步的考证。

  资料来源:多彩贵州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