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民族艺术 > 民族器乐  > 详细页面

“让更多人听见勒尤”访布依族“勒尤”传承人吴天平

来源:贵州民族报 作者:贵州民族报 2019年07月29日 阅读量:

  2018年5月份,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推荐名单,来自兴义市则戎乡平寨的布依族“勒尤”传承人吴天平名列其中,成为贵州为数不多的入选人之一。

  第一次见吴天平是去年的7月22日,那天兴义非遗周末聚亮相贵阳多彩贵州文化创意园,坐在展厅边上身着布依族短袖的吴天平作为布依族“勒尤”省级传承人在活动上很是吸睛,活动现场声音嘈杂,只有他安安静静、心无旁骛地吹着自己的曲子,动作姿态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成为兴义非遗周末聚上最能“吹”的人。

  “勒尤”是盘江流域布依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逐步形成的一种木制双簧直吹乐器。“勒尤”系布依语译音,意译为“对恋人发出信号的小喇叭”或“唤醒恋人的小喇叭”。“勒尤”用于青年男女的爱情生活中,常被作为定情信物。在路途、田间、山野,由男性青年吹奏,或自娱自乐,或消愁解闷,或表达对情人的思念和追求,或用以呼唤情人。后逐渐演变增加到布依族集会、节庆活动及布依民族文化活动中。

  “以前年轻人用‘勒尤’吹曲子表达爱意,我们村的人基本都会吹。我从小就跟着大人学,小的时候去坡上放牛,就自己用稻草杆做乐器吹,它看着简单,吹出来的曲子却很动听。”吴天平说。

  “勒尤”由共鸣筒、管身、箍子、芯子、虫哨五个部分组成。开五或六孔,音域一个八度,五声音阶排列,羽调式,对音准有着超高的要求。将一支普通的树枝变为一根乐器勒尤,没有匠人对音乐的热忱与匠心,是办不到的。“光是六个音孔可能会有长达一个月的调校,就会使一批人放弃。”吴天平坦言。

  最令吴天平担忧的是“勒尤”的传承。他说:“村里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很难再找到人继承这一门老一辈传承下来的技艺”。2008年,布依族勒尤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勒尤”被发现、被重视、被传承,越来越多人开始知道勒尤。2014,吴天平被选为省级布依族勒尤传承人,能让更多的人听见勒尤,这是吴天平最开心的事情。

  据了解,目前,兴义市大部分“勒尤”都出自吴天平之手。为了将“勒尤”传承下去,吴天平在兴义市组织的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中做起了布依族“勒尤”传承老师。现在,有近百名中小学生在他的教授下学会吹奏勒尤、制作勒尤。

  “只要有人愿意学,我就愿意教,不管是制作还是吹奏,我都愿意教。”吴天平说。 “吴大师很无私也很朴实,他给学生上课从不收费,他很愿意把自己的手艺传给年轻人。正是因为兴义市有像吴大师这样不计报酬的非遗传承人,我们的优秀非遗文化才能更好的传承下去。”兴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办主任张燕说。

  资料来源:贵州民族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