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民族艺术 > 民族杂技  > 详细页面

蒙古族博克(阿拉善盟沙力搏尔式摔跤)

来源:国家民委文宣司组织编写 2017年11月30日 阅读量:

  “搏克”系蒙语意为摔跤,是蒙古族传统体育项目。现在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通辽市、呼伦贝尔市、巴彦淖尔市、鄂尔多斯市、阿拉善盟等地区较流行该体育项目,尤其阿拉善盟地区的沙力搏尔式摔跤较有名。

  据记载,早在成吉思汗时期搏克运动已经非常流行。搏克是蒙古男儿三项技艺之首,不仅是力量的较量也是技巧的较量。蒙古人称摔跤手为“搏克沁”,参赛时搏克沁身着传统的摔跤服“卓得戈”(紧身半袖坎肩)裸臂盖背。卓得戈多用牛皮制作、边沿镶有铜钉或银钉,后背中间有圆形的银镜,上面有“吉祥”、“好运”等各式各样的祝福文字。腰间系用红、蓝、黄三色绸子做的“策日布格”(围裙)。搏克沁下身穿“班泽勒”(裤)。班泽勒多用白布制成,其尺寸很大,有利于行动和摔跤。在“班泽勒”的外面套一条绣有各种动物或花卉图案的套裤。搏克沁脖颈上配套五色彩绸制成的“将嘎”(项圈),获胜次数越多,“将嘎”上的五色彩绸条也越多。搏克比赛在“搏克音朝乐”声中开始,选手们进场时挥舞着壮实的双臂,跳着模仿狮子、雄鹰等姿态的舞步入场。搏克比赛的规则简单明了,不限时间,参赛者也不分体重,膝盖以上任何部位着地为负。

  在阿拉善盟、青海和甘肃等地区流行的搏克比赛称为沙力搏尔式摔跤。“沙力搏尔式”词从蒙古语“沙拉巴”(迅速之意)、“沙拉玛盖”(敏捷的)派生而来。该搏克的摔跤技巧是模仿公驼之争而发展形成,与其它地区摔跤所不同。在服饰方面,沙力搏尔式摔跤时搏克沁赤足穿三角短裤从赛场两角迎面而上,分别抓好对方短裤后开始进攻,技巧有前攻、猛背、偷袭、后推、左拉右拧、内外夺脚、旋转猛压、上压、空旋、单打、松肩、硬抗、上翻下扣等。搏克沁需要有强壮的体质、耐力、智慧和技巧。

  搏克是蒙古族人民中最为广泛的娱乐形式,是“那达慕”中的重要竞技项目。搏克运动不仅能锻炼人的力量、灵敏度、速度、耐力等身体素质,而且能培养人的机智、勇敢、顽强等意志品格,充分体现了蒙古族崇尚力量、智慧的审美情操。蒙古族搏克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搏克沁上比赛场 楚高娃摄

搏克沁上比赛场 楚高娃摄

编号:Ⅵ—16

类别:传统体育   

申报地区: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

参考资料:国家民委文化宣传司组织编写《国家级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解》,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5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