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民族工艺 > 服饰  > 详细页面

赵文祥:做袭优雅的旗袍 2019-09-02

来源:银川晚报 编辑整理:刘维凡 2019年09月02日 阅读量:

赵文祥在讲解旗袍工艺

  张爱玲曾说,“女人一生中最该收藏的两样东西,一是玉镯,一是旗袍。”对这位才女来说,旗袍是她一生戒不掉的瘾。而旗袍,也被称作最懂女人的服装。在银川,就有一位旗袍手艺人,他做出来的旗袍,比女人更懂女人。

  一份传承和坚守

  沿着新华西路过了西塔,路南侧一排店铺陈列里,满眼优雅的旗袍婀娜之景。43岁的赵文祥说,银川是他的福地,从2008年带着妻子来到银川后,不但因一直从事传统旗袍制作的手艺闯出一方天地,在银川安了家,而且结婚7年后在银川有了孩子。如今走进他这间店铺,眼前的一件件旗袍,凝结着他36年的制衣经验和心血。

  “我是江苏人,小时候,爷爷在上海的一家服装厂做裁缝,经常教我做衣服扣子。”赵文祥说,自己17岁时,被父母送到上海一家裁缝店去做学徒。在父母眼里,做裁缝是个轻松的行当,风吹不到雨淋不着。“那个年代旗袍还很少见,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末,才重新盛行起来。”

  那时有一些来自香港的旗袍师傅会到上海制衣,他们对于旗袍精工细作的手艺

  给赵文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旗袍之美,在于形,更在于意。在那些老师傅手中,旗袍不仅是穿在身上的衣服,而是对于传统手艺的传承和坚守。”他说。

  要量近30组数据

  在那之后,赵文祥终于有机会跟着香港师傅学做旗袍,也是从那时开始,他才慢慢知道,一件真正的传统手工定制旗袍的制作,到底有多讲究。“以前进到这行里其实很不愿意,觉得做衣服很枯燥。但开始学做旗袍后,自己也静下来开始花功夫琢磨了,有时候练习到后半夜也不知道累。”赵文祥笑着说。

  赵文祥说,自己所学的海派旗袍,大体分为量体、制版、剪裁、制扣四步。如今在他手中,这些工序不再是刻板的工艺流程,而是女人身上流动着的气韵,是含蓄与性感之间,隐秘而微妙的平衡。

  “量体裁衣,并不是身材是什么样,就把衣服裁制成什么样。做衣服是在做形,不是在做尺寸。一件讲究的旗袍,能对女性的身材起到修饰作用,把美露出来,把一些身材上的不完美遮盖掉。”赵文祥说,制作普通的一件衣服,一般主要量三围尺寸,但制作旗袍,自己会量将近30组数据。比如仅是女性上身胸口处,就会有胸量、胸高、胸距、胸上和胸下尺寸、还有从腋下到上腰节的侧边距等等数据都要准确测量,为的就是能把握细节,并调整最合适的尺寸做到成衣既舒服、又美观。

  丝线针脚里的心意

  制版是做旗袍不可或缺的一步。先用纸打好样,再放到面料上剪裁,不仅能反复利用提高效率,版型也能一代代传承。裁制,是旗袍制作过程中最为繁复的一环,没有10年以上的功夫很难做好。

  “这里面包含着很多讲究的手工技艺,比如归拔工艺的应用。”赵文祥说,利用归拔工艺,可以使旗袍更好地符合人体曲线的形状要求。“这种手艺主要是利用服装织物的伸缩性能,或拉长(拔),或缩短(归),或推向一个方向(推),从而达到塑造服装立体造型的目的。”赵文祥解释说,这样才能让旗袍从正面看是有人体曲线的,而从侧缝看是一条直线。

  旗袍包边条的制作,也非常有讲究。“机器制作的边条很硬,缝制在旗袍柔软的面料上,会让人觉得很不舒服。”赵文祥说,他坚持的传统旗袍工艺,是用刮浆工艺的方式完成的。所谓刮浆工艺,就是把用于包边的面料刮上打磨细腻的浆糊,等浆糊干透后,布料会变得有一定的硬度,这样的边条会让衣服有立体感,不失生动。

  而盘扣则是整件旗袍的点睛之笔,盘扣的形制多代表着美好和祥瑞的事物,运用之妙,都在制作者的一念之间。用得好,旗袍便可通体皆活。

  忧心手艺的传承

  “旗袍是时代的产物,是整个中国服饰历史中的一个阶段,脱胎于清代旗人穿的长袍。”赵文祥介绍说,其实今天讲的旗袍是民国时期改良后的服装。而在上世纪20年代初,旗袍的样式与清末旗装并无多少差别,不过长度略有缩短,袖式为“倒大袖”,领子较高,旗袍开始出现开衩。上世纪30年代初期,旗袍的腰部收紧,剪裁中开始注意身体曲线与女性温情的关联,还有当时时兴的外国面料,都成了旗袍上的新元素。

  虽然如今越来越多女性着迷于旗袍的优雅,定制旗袍的人也越来越多,但赵文祥还是有自己的担忧。“很难找到可以传承手艺的人。”赵文祥说,早些年自己带徒弟,如今不少都独立开店了,但这几年却不见来踏踏实实学手艺的人了。“去年有个大学生辞掉工作来找我学手艺,但学了8个月,还是吃不了苦放弃了。老手艺的传承不能断,如果有人想学,我会毫无保留。”他说。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