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民族工艺 > 雕刻  > 详细页面

浅谈痕都斯坦玉器

来源:中国民族报 作者:杨根连 2019年10月30日 阅读量:

  中国玉文化贯穿了中华文明发展的始终。其中,痕都斯坦玉器占有一席之地,痕都斯坦玉器是一种来自于异域的玉器品种,也可以说是一种玉器创作的风格、玉雕的加工技巧,这种风格的玉器在今天还影响着当代玉雕的设计与创作。

  清乾隆时期,痕都斯坦玉器随着各种贡品进入了中国宫廷,从此在中国生根、发芽,与中国玉雕风格相融合,焕发出新的生命力。痕都斯坦为地域之名,有人认为痕都斯坦即印度斯坦,但清代文献中“印度”一词是明确的。在乾隆所撰《天竺五印度考讹》中指出“故叶尔羌之西,过葱岭,即拔达克山,由拔达克山转而南为克什米尔,又转而西,为温都斯坦”“温都斯坦虽回地也,而回人相传彼地有佛遗迹,益知即此印度交界”“温都斯坦,今唐古忒及回语皆称为痕都斯坦,盖亦译音讹痕为温”。“痕都斯坦,其人民,习技巧,凡攻玉、金、漆、雕、镂等皆著称于世。”该书还提到“痕都斯坦,气候炎热、湿润,其境内,有玉山”。

  今人提起痕都斯坦,多因痕都斯坦玉器。其实,痕都斯坦玉器的确有过辉煌的历史,而且对中国玉器的雕琢工艺的发展产生过很大的影响。乾隆皇帝御制诗中,咏叹玉器的作品超过八百首,其中提及痕都斯坦玉器的有七十多首,占了他咏玉诗总量的近十分之一。乾隆皇帝曾咏诗称赞痕都斯坦玉器的雕工“细如发毛理,浑无斧凿痕”。在《咏痕都斯坦荷叶杯》之序中,也曾有这样的描述:“痕都斯坦玉杯一,圆椭作荷叶形,附有蒂,曲柄环之,旁出艾叶二,达于杯唇,卷起上可执,未彼中匠能之,内地玉工弗及也。”甚至为其写下了“精隽本鬼工”的诗句,以此来形容痕都斯坦玉器镌刻精细,有鬼斧神工之妙。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存清代玉器中,被冠以“痕都斯坦”的作品不下数百件,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及散佚于世的作品也相当于这个数量。

  能够确定产自痕都斯坦的玉器中,有三类作品最常见,一为刀剑饰;二为器皿,主要是杯、碗、壶、罐。此类作品最具特色,是痕都斯坦玉器的主流,其中薄胎器皿占有相当的比例,且造型、花纹又极富特色;三为用具,有各式各样的盒、洗、餐器。清代宫廷文献中有造办处设“西番作”的记载,汇集天下的能工巧匠,其玉器产品,细腻精致、巧夺天工。

  痕都斯坦玉器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用料、造型、纹饰、工艺等方面。痕玉作品中的多数,所用玉料同中国玉器用料有别。痕都斯坦玉器用料精良,玉质细密温润,工匠喜用纯色的玉料雕琢,即一器一色,多选用青玉、白玉或碧玉。这与中国传统玉器留皮留色的巧雕,形成鲜明对比。

  痕都斯坦玉器的造型独特,常以动物、花卉为造型。有的器物完全就是一朵盛开的花,器柄处多用圆雕雕成花苞或缠枝茎叶,或采用兽耳或兽角造型。玉器上的耳足、耳柄多成对称布局。与中国传统玉雕相比,痕都斯坦玉器有着浓郁的阿拉伯艺术风格。

  玉雕创作讲究的是玉料与工艺的完美结合。探讨一种工艺,一定要结合料与工。仔细观察传世的痕都斯坦风格玉器,玉料各有特点,抽丝剥茧之下,雕花纹饰之后,所得玉器尽显莹薄如纸、花枝缠绕的静美之态。

  痕都斯坦风格在器皿类的玉雕中,也即是玉器行里所说的瓶类玉器的制作上,体现得最为淋漓尽致。盘、碗、瓶、烟壶,器壁晶莹剔透,而痕都斯坦玉器典型的镶金嵌宝的纹饰,也从伊斯兰风格的花草纹饰向勾连纹、回纹等纹饰演变,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薄胎玉器又被称为番作玉器,这个称呼来自于清代紫禁城造办处的西番作。薄胎的制作难度非常大,成品率很低,掏膛的时候,器壁上很容易出现裂纹。经常是做三件出一件。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尤其是鼻烟壶,从一个小小的口中将玉石一点点地掏出,需要多么高超的技艺和耐心,难怪在玉器的制作费用里,薄胎的花费是最高的,而且是薄胎玉器的形制越小,加工的费用越高。

  追求薄透是痕都斯坦玉器的一大特色。“薄于纸更轻于铢,在手疑无物,定睛知有形。”薄胎雕刻难度极大。因为胎薄,强度低,制作过程中极易破裂。尤其是玉瓶类器物,掏膛的工艺堪称一绝。工匠需要随着器物的形状,将实心的玉料掏空,壁身的厚度往往只有一、两毫米。

  中国传统玉器常以质佳工美取胜,而痕都斯坦玉器则以雕工复杂,碾磨细致而著称。工匠将浮雕、圆雕、镂雕等多种工艺相结合,使雕琢的图案极具立体感,而且将琢痕全都磨去。因此雕琢的玉器显得极为精致。

  痕都斯坦玉器的镶嵌工艺也很有特色,其表面不像中国传统玉器那样光洁平滑,或仅用阴线浮雕来装饰。而是善用纤细的金丝或银丝将花纹的轮廓勾出,以表现器物的华贵之感。痕玉上往往还镶嵌有各种宝石、金银片和玉片,使其更显富丽堂皇,这与中国传统玉器雅致的风格,截然不同。

  俗话说,“有眼不识金镶玉”,金镶玉到底是什么呢?金镶玉并不是简单地将黄金和玉石镶嵌在一起,而是一门玉雕的绝技,利用特殊的工具在玉器表面开槽,嵌以金、银丝,再用小木槌将所镶嵌的金银丝线打平。金镶玉的工艺应是从痕都斯坦传入中国,在清乾隆时期,这样一门绝技发展到了极致,纹饰极尽艳丽与奢华,各种彩色宝石、玉石都可以嵌在玉石之上。

  中国人喜爱玉器,既是因为玉石的自然天成的大气之美,也是因为雕琢的精致之美。难以想象厚重的玉石展现出如纸般轻薄的轻盈之态,而在两种工艺完美结合之时,痕都斯坦玉器的大气完美与工艺精湛自当显露无疑了。

  

  作者:杨根连

  资料来源:中国民族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