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江苏省南通中学开始招收西藏学生,目前在高中年级开设6个班,有近300名藏族学生。办学以来,该校始终以培养建设伟大祖国、建设美丽西藏的精英人才为目标,在德育创新中形成结对关爱、自主管理、文化交流、实践服务等多位一体的民族团结教育平台。
良好的德育环境,也为藏族学生们学习成绩的提高奠定了基础。该校西藏班的高考成绩在内地西藏校(班)中一直保持领先地位,一本重点院校升学率达到95%以上,本科上线率一直保持100%。来自雪域高原的格桑花,在这里盛情绽放。
在结对关爱中提升亲情感
十多年的民族教育实践中,南通中学将“汉藏一家亲”的主题不断升华。
西藏学子远离家乡、缺少家人陪伴,不少学生的家庭条件比较困难。该校充分利用多元、开放的办学环境,调动在校师生、企业社区、社会爱心人士等各方面力量,开展结对帮扶活动。西藏学生在感受亲情般温暖的同时,也用他们的热情积极回报各方的关爱。
生生结对。南通中学集中了南通地区最优秀的高中学生。相仿的年龄与相同的角色特质,决定了汉藏学生之间双向交流的便捷。学校团委每年都要举行“心手紧相连,汉藏一家亲”汉藏班级结对,开展一系列联谊活动。每到中秋节、春节等传统节日,汉族学生就会纷纷邀请西藏同学回家共度佳节,共同感受浓浓的节日氛围。西藏同学也会盛情邀请结对的汉族同学进藏,感受雪域高原的风土人情。2015届国际班的5位同学,就受结对同学的邀请去往西藏,亲身体会藏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汉藏一家的浓浓亲情。
师生结对。在南通中学,每个党员教师都有结对帮扶的西藏学生,他们在学习、生活上全方位关心孩子们的成长。学校借助青年党校教育平台,选拔优秀西藏学生作为党员发展对象和省市级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培养对象,培养西藏生中的骨干力量和“领头雁”。同时,藏族学生也不忘感恩,每逢节日总会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向结对老师送去祝福。每当暑期结束返校,他们也会带一些家乡的小礼物赠送给结对的老师,表达谢意。民族团结的亲情在彼此的问候中传递。
社会帮扶。南通中学有着百年历史和良好的办学声誉,社会各界对学校的办学都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南通各界爱心人士定期来到学校与西藏学生一起联欢。2016年,南通市文广新局和留学生家长委员会在大年初三来校,举办“文化江海行进通中——汉藏大联欢”活动。藏历新年,南通市游泳协会“乐乐游”俱乐部的成员,冒着严寒为学生送来羽绒服和可口的节日食品。由学校老三届毕业生组成的“诚恒导师团”到校慰问西藏班同学,不仅带来精心编排的文艺节目,还带来了有“南通味道”的特色茶食和糖果。在社会各界的关爱中,这些来自雪域高原的孩子们,在第二故乡真切地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他们也用热情的歌舞、真挚的答谢来表达感恩之情。
在自主管理中发挥主体性
“最好的教育,就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南通中学的民族教育,十分注重调动西藏班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他们的主体行为能力,积极探索学生自主管理的模式,让民族团结的要义通过学生的自我教育和成长逐步内化和深入。
社团组织,正向引领。学校社团是实现学生自主管理的良好平台。藏族学生是学校社团活动的生力军。南通中学组建了“优秀藏族文化传承与宣传学生社团”,通过西藏班学生的自主管理,引领全体西藏学生传承、深化、践行藏族优秀文化。同时,西藏班学生还自主申请和组建了格桑花艺术团、民族健美操社团、藏文阅读与书写社团等,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特色活动。这些社团主动吸纳汉族同学加入,共同感受藏文化的魅力。该校民族健美操社团就是汉藏结合的典范,他们将民族元素融入现代健美操中,展现了民族健美操独有的魅力,先后在江苏省健美操比赛中荣获一等奖,南通市健美操比赛中荣获特等奖。
两级管理,学生主体。西藏学生作为校园的一分子,只有参与到校园管理中来,才会真正锻炼能力。在学校层面,校学生会设立了西藏学生分会,引导西藏学生参与到校园文明值勤、午间班级管理、晚间就寝检查等校园常规管理中去。校园主体地位的凸显,促使西藏学生以主人的身份去关心学校,热爱学校。在班级层面,西藏班实施班主任助理制度,倡导“信、赏、点、放”的班主任工作理念,即信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时常赞赏鼓励、适当指导点拨、放手让学生开展工作。同时,班级德育活动以主题班会为抓手,将民族团结教育融入到主题班会的规划中,班会课由学生自己设计和组织,从而贴近学生实际。
在文化交流中增强认同感
在南通中学,汉藏学生间文化交流与交融是双向的,西藏班学生接受着汉族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也深入学习并宣传着藏族文化。在汉藏文化双向交流与交融中,汉藏学生共同感受着中华文化的多元与博大。
校园舞台唱主角。每逢传统节日,汉族学生都会邀请藏族学生一同开展节日习俗的体验活动,如清明体验柳叶饼制作、元宵学做花灯,让藏族学生切身的感受到汉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同时,西藏班学生也积极宣传展示藏文化魅力。每年的校园文化艺术节是汉藏文化艺术交流的盛宴。同一个舞台上,汉藏学生一起载歌载舞,共同演绎不同民族文化交融的华美乐章。学校还专门在校园艺术节期间举行“藏文化宣传周”活动。每逢藏历新年,西藏学子都会精心准备一台精彩的联欢会,邀请全校师生共同参与庆祝。寒假期间,学校还会开展极具民族特色的“藏语朗诵比赛”“藏歌大赛”“藏文书法大赛”,举行“最美藏饰打扮”“最美切玛制作”“最美藏俗宿舍布置”评选。汉藏学子在体验藏文化独特魅力的同时,不断加深对多彩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社会舞台显身手。西藏学生虽然平时学习生活在学校,但他们也热心于投身社会大舞台。高一高二年级的所有西藏班都与南通市的街道或社区结对。他们在参与社区活动过程中,虚心学习内地的文化与民俗,也将藏文化带进社区,收到了很好的社会反响。高一西藏班学生到消防支队与消防官兵一起包粽子、跳锅庄,为心目中最可爱的人送去端午节的美好祝福。
在实践服务中激发责任心
南通中学充分利用普通班学生实行走读制的开放办学优势,借助多种社会力量,优化西藏学生实践服务的平台,形成学校、教育基地、社区(企业)、藏族聚居区四个维度的实践服务阵地。西藏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树立起社会责任意识。
校园建设做主人。在学校开展实践服务有着广阔天地,也可使西藏学生的爱校热情落到实处。学校通过学生自主管理的社团组织,鼓励和推动西藏学生开展一系列的“爱校建校劳动”。例如,每周一次的食堂卫生大扫除、定期打扫整理校图书馆、清除校园口香糖污渍,清理学校地下车库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劳动的快乐,树立主人翁的责任意识。
革命教育入心间。每年清明节,高一年级的西藏学生会前往革命烈士陵园开展祭扫活动。节假日,学校会组织学生前往周边城市如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中山陵等革命教育基地,开展“继承革命传统,感悟民族精神”等系列参观活动,以增强学生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精神品质,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社区服务尽责任。南通是全国文明城市,精神文明“南通现象”享誉大江南北。西藏学生自发加入南通江海志愿者实践服务行列。2013年开始,西藏学生携手交巡警一大队成立“南通中学西藏学生文明志愿服务队”,每年春节及重大节假日,他们会在交警的指导下走上街头维持交通秩序,倡导文明出行。2015届西藏班学生三年如一日,关爱帮助社区孤寡老人保树祥。
家乡实践做火种。南通中学民族教育非常注重让学生做民族团结的火种。每年暑假,学校都会通过开展形式多样、自主选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提升西藏班的育人效果和社会效益。2016年暑期的社会实践中,27名西藏学生参加了“城镇学生住进农牧民家庭”活动,体验当代农牧民生活,收获和感慨很多。他们立志努力学习,今后积极投身于西藏农牧区建设。这些在藏族学生家乡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也让学生们深刻认识到西藏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支持和内地兄弟省市的帮助,从而强化了“四个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