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民族传媒 > 民族出版  > 详细页面

英语读者也能欣赏土家族“百科全书”了

来源:中国民族报 编辑整理:未沫 2019年07月05日 阅读量: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华文化“走出去”迎来了新的机遇。在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加强传统文化典籍的传播是提升文化软实力和竞争力的一项重要策略。

  日前,由中南民族大学外语学院院长、中国南方少数民族文库翻译研究基地负责人张立玉主持,多名青年教师参与完成的土家族典籍《摆手歌》《梯玛歌》英译版出版,成为打破语言限制对外传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次成功实践。

  

  立项:冲破文化传播的语言藩篱

  土家族有语言无文字,口传心授是其文化的主要传承形式。在悠远的历史长河中,土家族人集体创作的梯玛歌、摆手歌,作为传统敬神祭祖时的民歌世代流传,发挥着传承土家族文化、实现人文教化的作用,被誉为土家族的“百科全书”。

  因为语言不通,很多少数民族文化经典的传播受到限制。在张立玉看来,少数民族典籍留存丰富,十分值得研究和传播。她迫切希望能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向全世界展示,把中国故事讲得更加生动、精彩。

  张立玉带领的团队做过很多项目,但是一直缺少标志性科研成果。经过多次调研后,她意识到,做研究必须专注,要朝着一个方向努力才能取得成功。于是,她和团队选定,翻译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经典作品作为主攻方向,使其走出国门。

  中南民族大学地处湖北,有着丰富的土家族文化资源,张立玉团队将土家族文化作为首选。经过几年的努力,在前期积累的基础上,2014年,土家族主要典籍英译及研究项目正式获批立项。

  “我们的目标是把南方少数民族的重要历史典籍都展示给世界,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多元文化,这既是民族院校科研工作者的使命和责任,也是我们的骄傲。”张立玉说。

  调研:阳光灿烂的日子

  自2014年成功申报项目以来,张立玉和团队成员多次前往湖南龙山和湖北来凤、恩施等地调研,采访当地梯玛传人、体验土家民风民俗,力图深入理解土家文化的独特内涵。

  摆手歌又称“舍巴歌”或“社巴歌”,是土家族群众在舍巴节摆手活动中所唱的古歌总称。梯玛歌以土家族民间仪式为载体,集歌、舞、诗、乐为一体,讲述了土家族的起源、生产劳作、婚丧嫁娶、民族迁徙,以及盘古开天、后羿射日、远古洪荒等故事,可称得上是土家族的一部民族史诗。

  因为梯玛歌、摆手歌是口传文学,需要有人唱完之后把它记录下来再整理,为了更好地翻译,团队成员经常进行实地调研。一位团队成员在笔记中这样写道:“本文由途中所遇、所听、所见记录组构,辅以网络资料书写而成——致我们在恩施度过的那些阳光灿烂的日子!”对于团队成员来说,4年的调研留下了珍贵的回忆,是专属于他们的“阳光灿烂的日子”。

  在调研中,擅长做学问的团队成员们用笔记录着土家族文化的新奇。不仅如此,这些学习外语的、常年伏案工作的教师们,竟在不知不觉中成了能歌善舞的“文艺青年”。

  2014年7月,团队深入湖北省恩施苗族土家族自治州来凤县进行实地考察。调研期间,来凤县摆手舞大赛举行在即,团队成员在县政务中心广场偶遇摆手舞传承人及备赛团队。交谈过程中,团队成员也纷纷加入舞蹈队伍,感受独具特色的土家音乐,跳起质朴有力的摆手舞;

  2018年8月在来凤调研期间,团队成员前往卯洞参观。土家民俗专家唐洪祥绘声绘色地向他们介绍土家族历史文化,并用土家语演唱土家族民歌,团队成员也饶有兴趣地跟着学唱……

  唐洪祥说,张立玉的团队是第一个去采访他们的外语学院团队,他们以严谨的学术精神一个字一个字地询问唱词意思及背景文化。

  翻译:高度真实传达原作文化内涵

  翻译少数民族典籍作品,张立玉深知这一工作的不易。大量的土家文化特色词汇,涉及宗教、历史、地理等方方面面,这对译者构成了一定的挑战。为了真实传达原作的思想内涵与艺术风格,团队十分注意降低“汉语过滤器”的干扰作用。

  在翻译“服司妥”“报家先”“和事钱”等土家词语时,他们会灵活采用音译、音译加注等方法,帮助读者理解。对于“呃埋”“揉昂”“嗨嗨”等口头词,他们会以英语中的感叹词替代,尽可能保留原文的特征。

  张立玉告诉记者,原文有一段这样的唱词:“正月一个月哩,火把花打着在,二月日子哩,怕桶花打着在, 三月日子哩!映山红花打着在,四月汁儿根花打着在,五月龙船花打着在……”这段歌词里有很多花卉的名称,土家人在听到这些花卉时,脑海里就有这些花卉的对应形象。然而这些花卉仅生长于土家人所居住的地理环境中,不熟悉当地环境的人很难描述恰当。于是,团队成员们就在实地考察时,找当地人辨认这些植物,询问这些花卉的特点,再在英语翻译中展现这些花卉的特点。

  张立玉解释道:“我们在翻译这一部分时,不是对原文亦步亦趋,而是做了增译,更为形象地展现了土家人生活空间的特点。特别是汁儿根花的翻译,因为译者家的院子里就有,汁儿根每年4月开出小白花,在茂密的汁儿根叶子中显得特别清丽,因而用了clear and white(“洁白”)来形容。

  团队中的一位教师还讲到,《梯玛歌》中多次出现类似“大岗河”“小岗河”“窄湖”“德溪”“丝湖”这样的河流、湖泊、溪流的名称。据查,这些河流、湖泊、溪流并非地理意义上的山川湖泊,而是指土家人所居住的村落。在土家语言中,“溪”通常用来命名土家人的居住地,尽管他们的村寨周围可能并不一定有溪流或者湖泊,相比河流,土家人更喜欢依山而居,但他们仍然会以河流来命名他们的聚居地。译者在翻译这些地名的时候,通常采用音译加直译的方法,如将“小岗河”翻译成Xiaogang River, 而不是Xiaoganghe village,并在译文中用英语加上译者注释,告诉读者“此河非彼河”,意在让读者了解土家族的地名命名文化。在他们看来,如果处理成Xiaoganghe village,土家族的命名文化就会在翻译中消失殆尽,这样的缺损是无效的文化传播。

  成书:填补土家族典籍译介空白

  典籍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我国,少数民族典籍外译一直处于边缘化地位,特别是土家族典籍译介更是一项空白。土家族主要典籍英译及研究项目组的努力,源自对家乡的热爱,更出于传承与弘扬中华文化的使命感。

  2018年底,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土家族主要典籍英译及研究的支持下,在中南民族大学项目团队的努力下,民歌集《梯玛歌》(汉英对照本)与《摆手歌》(土家语、汉语、英语对照本)译制完成,并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发行。

  此次出版的《梯玛歌》,汉文本来自岳麓书社1989年出版,由彭荣德、王承尧整理的《梯玛歌》一书;《摆手歌》则以1989年岳麓书社出版的《摆手歌》为蓝本,该书由土家族学者彭勃、彭继宽深入龙山、永顺、保靖、古丈4县20多个乡镇,访问40个梯玛后综合集成。

  《梯玛歌》《摆手歌》英译版,不仅向世人生动展示了土家族辉煌灿烂的民族文化,而且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保护的重视;在彰显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同时,也为构建少数民族典籍翻译体系提供了重要经验。

  把南方少数民族的重要历史典籍都展示给世界——为了这个理想,这些年,团队作了很多努力。目前,团队已与云南省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办公室达成长期合作共识。其中,中国南方少数民族文库翻译研究基地英译的苗、彝、纳西、白、傣、哈尼、景颇和汉等10余个民族的20余部典籍文献现已进入定稿和校稿阶段,即将出版。

  《摆手歌》中的歌词“月亮掉落天亮了,草鞋穿着路走要,山山岭岭路过着,大小河流过着”,同样适用张立玉和她的团队成员们——太阳升起,草鞋穿上,他们将继续翻山越岭,踏实前行。

  张立玉希望,有更多的少数民族典籍可以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在将中华文化传播出去的同时,也滋养世界文明。

 资料来源:中国民族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