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民族人物 > 政治人物  > 详细页面

王德三:我党民族工作的开拓者

来源:中国民族报 作者:刘欣 吕亚军 2019年04月08日 阅读量:

王德三像(资料照片,1926年)。 新华社发(祥云县文物管理所提供)

  王德三 (1898.7.15-1930.12.31) 原名王懋廷,字正麟,云南省祥云县人,云南早期中共领导人之一,也是我党民族工作的开拓者。

  王德三早年受其胞兄王复生的影响,参加了由王复生等发起的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922 年,经邓中夏介绍,他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他被李大钊派往陕北地区建立陕北的党团组织。1926年春,他在广州黄埔军校任第四期政治教官期间,为云南建党培养了骨干力量。1927年2月中旬,他被派回云南,积极筹备建党工作。从1927年到1930年,他先后担任中共云南特委书记、临委书记和省委书记。王德三为中国革命建立了不朽的功勋,特别是他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在实践斗争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我党民族工作留下了宝贵的遗产。王德三在任中共云南临委书记期间,在省临委设置了少数民族问题委员会,这是中国共产党开设的第一个研究和领导少数民族的机构。他主持制定的《少数民族问题大纲》,是中国共产党关于少数民族问题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此外,他于1927年写的《夷经》(又称《苗夷三字经》),是中国共产党首部民族工作文献。

  一、理论上的探索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全中国各族人民共同的事业。中国的民族问题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总问题的一部分。因此,从1921年建党之始,中国共产党人就尝试运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来研究中国的民族问题并开始提出若干重要的思想和主张。

  中共云南地方党组织创建以后,十分重视少数民族工作。1927年12月5日,王德三通过对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情况进行调查,制定了第一个关于云南少数民族工作的政治纲领《少数民族问题大纲》。“大纲”立足于“云南民族复杂,语言风俗各不相同,各种不相往来,而一族之间团结坚固”的特点,系统地提出了党对云南少数民族的政治纲领,这在中国共产党云南民族工作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确立了少数民族在革命斗争中的地位、目标。中国共产党认为, 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的民族问题包括对外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争取中华民族独立和对内反对民族压迫、争取国内各民族平等这样两个方面的内容。云南各族群众近代以来都有过抗击外来侵略和反封建斗争的光荣传统,是否要发动少数民族群众参加革命?党对少数民族革命的性质、方向和作用应做什么样的判断?这些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没有先例可循,马克思经典作家也没有给出现成答案。“大纲”明确地指出云南“少数民族在农运中是一支有力的军队”,这就从根本上明确了云南少数民族革命的性质,为党在云南的民族工作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其次,“大纲”还体现出党的民族平等政策的目标雏形。党关于民族平等的原则是:我们不仅要承认各民族的存在, 而且特别强调要承认各民族的平等地位。“少数民族与汉族在工农兵代表会议政府之下的平等自由结合”,这是“大纲”对民族地区政治组织结构的纲领性说明,即在以工农为主体的无产阶级政权的政府之下,少数民族与汉族平等自由结合。“大纲”还提出“少数民族与汉族在政治上经济上有平等地位”。最后,“大纲”为未来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云南少数民族长期生活在极其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一些地区甚至还处于与世隔绝、刀耕火种的状态;加之历代反动统治者的歧视、压迫甚至屠杀,民族仇恨、民族对立的现象十分严重。因此,《大纲》提出工农兵政府要改进少数民族的经济地位,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总之,《少数民族问题大纲》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云南民族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是中国共产党人尝试运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来研究中国的民族问题的典范。

  二、民族工作的实践

  1、在民族地区宣传马克思主义。王德三为了启发少数民族的阶级觉悟,动员各民族团结起来推翻旧世界,他亲自编写了《夷经》。《夷经》最初写于1927年,此后,在1929年的中共地下党刊《日光》和团刊《赤光》上发表;1930年5月在滇籍革命前辈郑易里等人努力下刻成蜡板印制的小册子。《夷经》又称《苗夷三字经》,全文分六个部分。《夷经》首先对兄弟民族的苦难生活作了通俗的描述;接着号召大家团结起来与官府田主作斗争;最后强调了各民族团结组织起来武装暴动,夺取政权的意义。《夷经》在体裁上使用“三言”“五言”“七言”等常见形式,突破了文言文与诗词歌赋的格律约束和限制,用田间地头或山寨村庄采集而来的生动的群众语言,阐述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宣传中国共产党早期发动工农大众进行革命的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民族地区进行宣传的有益尝试。《夷经》在滇南文山、蒙自一带广为流传,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被少数民族称为自己的“经书”,成为中国共产党较早宣传民族政策、从事民族工作的经典之作。王德三更是在实际工作中虚心学习民族语言,包括了绝大部分的滇南彝族语和文山一带的苗族语,并能用朗朗上口的民族语言向各民族群众传播《夷经》中的精彩内容,动员各民族群众参加革命。

  2、深入民族地区开展武装斗争。“八·七”会议后,王德三遵照中央的方针,将工作重点从昆明转移到迤南地区滇越铁路沿线的农村、工矿。1928年11月中旬后,他先后到蒙自、个旧、阿迷(开远)、马关、文山等地的少数民族山区,发动群众,建立工作据点。在王德三的领导下,云南地下党的工作据点几乎全部建在民族地区。蒙自县有10多个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一半以上。云南地下党把这一带作为开展土地革命的重点地区,成为云南最早建立中共农村支部、县委、中心县委和农协、妇协的县。1928年1月,云南反动当局“清党”,王德三率领正在昆明参加党员训练班的人员迅速转移到蒙自小东山继续学习。训练班结束后,小东山农民及蒙自机车厂工人百余人,武装包围了黑龙潭火车站巡警分局,这是云南地下党领导武装反抗斗争的第一次尝试。1928年10月,中共云南第一次代表大会就在蒙自查尼皮召开,云南地下党最早建立的一支游击武装,就是“查尼皮小东山游击队”。蒙自、文山两县交界的阿加邑是彝族聚居区,1928年10月,云南地下党在这里组织起千余农民准备秋收暴动,已成立行动委员会,并已制作好“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的图记和红旗,后因情况突变,暴动计划中止。马关八寨是汉、彝、苗、壮、傣等多种民族杂居区。从1928年初开始,王德三派党员骨干到这里开展农民运动,发动数十个村寨的数万人参加农运。王德三多次亲临文山、蒙自指挥部署,在1930年冬发动了千余农民参加武装暴动,击毙文(山)、西(畴)、马(关)三县联合团团长曹仁恭。文山小塘子是个苗族村寨,王德三派党员到这里开办学校,建立起一支20余人的苗民武装队伍,并于1929年春举行暴动。滇东陆良也是个多民族聚居地区,王德三选调一批党员到陆良加强工作,成立中心县委,发动旧州回族和召夸彝族参加革命。他于1929年夏秋两次亲临陆良指导部署,制定《陆良工作大纲》,并深入到彝族聚居的圭山区开展工作,于1930年7月正式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38军”,发动了近千人参加的武装暴动,震动全省。王德三在领导云南的革命斗争中,还特别注意发展少数民族党员,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如白族赵琴仙、回族马登云、彝族李开文等都是在这一时期加入中国共产党的。

  党的民族工作需要民族理论的指导,而民族理论则需要通过对民族工作实践不断总结后,才能不断地丰富和发展。王德三在云南的民族工作及其理论探索,是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在云南的实践,是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云南民族工作的特殊性,如多民族性、社会形态多样性、边疆性等,使云南的民族工作在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今天我们回顾这份宝贵的革命遗产,不但是总结历史经验,揭示党在云南民族工作的发展规律,进而丰富中国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民族工作理论的需要,更是当下将云南建设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历史借鉴。

  【作者分别系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文献所副所长,云南财经大学国际语言文化学院副教授】

  

来源:中国民族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