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民族人物 > 教育人物  > 详细页面

藏族文化的传承者、传播者 ——记西南民族大学藏学学院教授德吉草

来源: 李亚星 吴明芳 林钰蕊 耿亚军 2019年03月26日 阅读量:

  

德吉草(中)和学生合影。 受访者提供

  作为西南民族大学首届教学名师,德吉草以自己稳定的研究方向和丰富的研究成果,在课堂教学中引领学生关注学科的发展与前沿知识。

  “上德吉草老师的课是一种享受。”这是上过她课的学生的感受。有很多学生说,德吉草老师带大家走进了藏族文学和藏族历史,让大家感受到藏族文化的另一种美。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藏族文化以其丰富多彩的内涵和博大精深的内容,呈现出巨大的张力和影响力。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德吉草深深感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重要性。她认为,民族高校是展示少数民族文化的窗口,高校教师不仅是文化的传承者,也理应是文化的传播者。

  积淀:理想和现实的结合

  1980年,17岁的德吉草考取西北民族学院(现西北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藏文专业,在学校读书期间,她从学习藏文拼读开始,认真学习,不敢有一丝懈怠。学校为学生们安排了藏汉双语兼通的老师,德吉草不仅在课堂上认真听讲,还在课后找老师补课。4年后,德吉草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绩毕业。

  1984年,德吉草进入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编译局从事古籍文献整理和翻译工作。工作9年,她参加过系列藏文古籍文献的编目翻译、全州藏语文普及检查和全国两会的文字翻译等工作,还参加了《甘南藏族自治州州志》的编写和州政协文史资料的翻译。工作之余,她着手翻译了藏族当代著名作家端智嘉的诗歌、散文,还与人合作翻译了著名学者更登群培的游记《金色的疆域》,并在《西藏文学》《西藏研究》《格桑花》等杂志发表了一系列文章。那段时间的历练,为德吉草从事民族文学研究和典籍翻译打下了坚实基础。

  1986年到1988年,德吉草被单位派到中央民族大学进修。与多民族同学和睦相处的岁月,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德吉草后来对多元文化的关注。

  1993年8月,德吉草调到成都,在西南民族大学开始了人生的第二次起航。其间,德吉草找到了自己的学术目标,把藏族文学作为研究重点,先后撰写并出版了《歌者无悔——当代藏族作家作品选评》《藏族道德研究》《诗意地栖居——当代藏族作家心路历程》《当代藏族作家双语创作研究》等7部著作。从事当代文学研究近20年,德吉草的文字始终饱含着深厚的民族感情。

  教学:问题与答案的较量

  从1993年至今,德吉草在西南民族大学任教已有26年。她先后担任本科生教师、硕士生导师,并为博士生授课。面对不同年龄层次、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德吉草有自己独特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有问题也有答案。”这是德吉草针对本科生的教学方式。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给本科生上课,德吉草重视的是基础知识的传授。课堂上,她借助文本教材为学生解读经典、分析历史,提出基本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寻找答案。

  “有问题没答案。”这是德吉草针对硕士生的教学方式,她主张硕士生多读书、多思考,用扎实的理论与依据来证明和支撑自己的观点。每个硕士生在德吉草的课堂上都要上台发言。点评课件和定期查阅学生读书笔记,是她和学生互动的必要环节。

  “没问题没答案。”这是德吉草针对博士生的教学方式。德吉草说,没有问题也没有答案,其实是鼓励学生勇于发现问题、勇于创新。她认为,在创造新的理论之前必须先突破,不破则不立。作为教师,就是尽可能地给博士生提供资料,让他们大胆解读、分析和研究,大胆地发现问题,在不断思考和探索过程中学有所成。

  在德吉草主讲的藏族文学史课堂上,她鼓励学生用知识贴近历史的真相,不要纠结于文学在历史上设置的种种浪漫与传奇,要分清藏族文学史上文史并重、以文述史的优与弊,课堂上充满了启发与互动,深受学生们欢迎。藏族文学史这门课被评为四川省精品课程,目前已全部视频化,进入超星数字图书馆“名师讲坛”栏目。同时,她还新开设了文学人类学、藏族现当代文学评论等课,以扎实的专业功底和多学科互动交叉的教学方法,实践着自己“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的教育理念。

  “问题与答案”的教学“秘籍”,德吉草自己也在用。她常常把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放在自己的研究中。不久前,她把给学生讲授藏族文学史时发现的问题,引用到自己的系列论文《关于“重读经典”的探讨和研究》中。

  “名篇佳作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传播的原因是什么,它们的内容隐藏着什么深层含义,在现代历史背景下为什么能够流传?”德吉草认为,把研究中获得的成果反馈到教学中,能让课堂更有深度、有延展,这就是科研和教学的相互“哺育”。

  学生:课上与课下的陪伴

  谈起教师一职,德吉草常说:“我在精力最充沛的时期,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职业,我是幸运而快乐的。能够与自己的民族文化相伴,能够与学生共同进步,这是弥足珍贵的缘分,理应珍惜。”

  如今,民族传统文化或多或少受到冲击,理解和传承本民族文化显得尤为重要。德吉草常常告诫学生,要以一颗包容的心看待不同的文化,体味文化的内涵。

  一位上过德吉草藏族文学史课的学生说:“课堂上,德吉草老师的表情和动作很丰富。有一次说到牦牛,她便将双手变为两个‘六’,比作牛角置于额前。”

  谈到学生,德吉草满是自豪和骄傲。在20多年的教学生涯中,她遇见了在不同文化背景下长大的学生。但无论是谁,德吉草都用爱心让学生在领会文化的同时,也学会构建自己的人生。

  来自山东的2014级民族学专业学生靳宸,因为对藏族文化感兴趣,高考时选择学习民族学专业。“德吉草老师让我对藏族文化从兴趣变成了热爱。”靳宸说,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生活中,德吉草老师对藏族文化的热爱,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自己。

  大学4年,在德吉草的指导下,靳宸学会了藏语。这让本就会汉、英、日、法四门语言的靳宸,掌握了五种语言,被保送到中央民族大学攻读藏汉翻译专业硕士学位。

  2012级民族学(藏学方向)专业的藏族学生丹珍央金,回忆德吉草时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老师总是和颜悦色,有大师风范,是一位值得尊敬的人。”在丹珍央金的眼里,德吉草老师的课堂将人类学、民族学、藏族文学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了一起,是她经历过的最精彩的课堂。

  26年的藏族文化教学生涯中,不时会有人问德吉草:“教书那么多年有没有过倦怠?” 德吉草回答说:“真没有,最幸福的事就是陪着学生一起成长。”

  作者:李亚星 吴明芳 林钰蕊 耿亚军

  资料来源:中国民族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