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建国前,巴勒斯坦人曾是这里的主人。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原居住在这里的大批巴勒斯坦人纷纷逃往他乡,只剩不到16万人留了下来。后来,这些巴勒斯坦人取得了以色列国籍,成为以色列的阿拉伯民族。目前,以色列的阿拉伯人有140多万,主要居住在以北部地区,占总人口近20%,是名副其实的第一大少数民族。
作为“二等公民”的第一大少数民族
以色列的建国宣言宣称,国家致力于造福全体公民,公民不分种族、宗教信仰和性别,都充分享有平等权利,然而,实际情况与此是有差距的。
由于以色列与周边阿拉伯国家长期处于敌对状态,因此,犹太人对国内阿拉伯人的控制和防范是不可避免的,不仅仅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予以排斥和挤压,甚至还实行过军事管制。
在以色列,服兵役是公民享受优厚社会福利的一个重要条件,而阿拉伯人却没有权利参加以色列国防军。因此,他们在就业、升学、医疗保险、社会保障等方面就不能享受与犹太人一样的公民待遇。
以色列当局还通过立法和各种名目不断征用和没收阿拉伯人赖以生存的土地,导致许多阿拉伯人只好到犹太人掌控的经济部门去打工。为了生计,多数阿拉伯人没有闲暇从事政治活动。同时,他们在经济上对犹太人的依赖,也使其对参加政治活动有所顾忌。
此外,政府在市政预算、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均向犹太人倾斜。在以色列,如果将犹太人居住的城镇和阿拉伯人居住的城镇做一个比较,就不难看到它们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别。
为争取平等地位和权利而抗争
以色列的阿拉伯人不满他们所受到的不公平待遇,但其从迷茫到奋起抗争也有一个渐进的过程。
1966年以色列当局取消了对阿拉伯人的军事管制,同时,1967年的第三次中东战争也打破了他们与阿拉伯世界以及与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长期隔绝的孤立状态,使他们开始与被占领土的同胞逐步建立起社会、经济和政治联系。他们开始公开支持被占领土的同胞在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建立一个巴勒斯坦国,同时为争取与犹太人平等的公民权利和地位而进行抗争。他们要求以色列当局承认阿拉伯人的平等地位及其应享有的平等权利,同时要求归还他们被政府没收的土地。
以色列的阿拉伯人既是巴勒斯坦人,又是以色列的公民,这一特殊身份使他们成为在巴以冲突夹缝中生活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出于本能的民族意识,除举行罢工、示威游行对被占领土上的同胞起义给以道义上的支持外,还积极向起义的同胞捐款、捐物。
同时,以色列当局对境内阿拉伯人的排斥和挤压政策也在不断放宽。例如,阿拉伯人的政党在议会中有一定的席位,阿拉伯议员虽不能左右议会局势,但至少可发表自己的政见。在2009年2月第18届议会选举前,以色列中央选举委员会采纳犹太右翼政党的要求,取消了有反以言论和支持反以武装活动的阿拉伯人巴拉德党的参选资格,同时还取消了另一个由联合阿拉伯名单党和塔阿勒党联合组成的阿拉伯党派的参选资格。对此,阿拉伯政党方面提出上诉,以最高法院最终否定了选举委员会的决定,裁定上述两个阿拉伯政党可以参加议会选举。
由于以色列经济发展水平高,以色列的阿拉伯人无疑也从中受益。他们的收入虽没有犹太人高,但生活还是有保障的。当初,逃离的巴勒斯坦人多为生活水平较高的中产阶级或宗教、文化界的中上层人士,留下来的人则多为生活贫苦、文化水平低的农牧民。然而,半个多世纪以后,以色列阿拉伯人的生活和文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明显好于巴勒斯坦控制区内的同胞,甚至超过了当年逃到附近阿拉伯国家的同胞及其后裔。所以,他们选择与犹太人和平相处。他们认识到自己说到底是以色列的公民,即使将来有朝一日巴勒斯坦国真正建立起来了,他们既不能也不愿改变自己以色列公民的身份。他们的最终目的是争取与犹太人享有平等的地位和权利,而不是脱离以色列。
鉴于这样的认识,他们将举行罢工、游行等支持行动严格控制在不逾越以色列法律的范围内,同时不忘继续支持被占领土上巴勒斯坦同胞的正义斗争,继续支持巴勒斯坦建国。可见,以色列阿拉伯人的民族意识已发展到一个比较现实和成熟的阶段。
为构建“所有公民的国家”而努力
诚然,以色列政府对阿拉伯人的政策逐步由严厉趋向宽松,但以色列是犹太国家的属性迄今并未发生改变,其确保犹太人的优势地位和防止阿拉伯人对其国家安全构成威胁的政策也未发生根本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在以色列国家权力、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分配上都处于劣势地位的阿拉伯人的民族诉求,即与犹太人平起平坐,享有同等权利,使以色列成为一个真正的“所有公民的国家”的愿望,在短期内是较难实现的。但鉴于以色列阿拉伯人为实现上述目标而采取的抗争手段是合法的、非暴力的,最终目的也是以平等地位和身份真正融入以色列社会,而不是脱离,故他们与犹太人的关系并非是对抗性的。
应该说,在以色列构建一个各民族平等的和谐社会的希望是存在的。许多年来,以色列北部的海法、阿卡等城市,还有中部的老城雅法,阿拉伯人和犹太人就相处得较为和睦。尤其是海法,居住在该市的各大宗教的拉比、阿訇和神父经常一同呼吁各民族不分大小,都应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和睦共处。此外,在以色列民间,犹太人和阿拉伯人之间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的动人事例更是不胜枚举。
2007年,以色列总统佩雷斯在就职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只有非犹太裔公民享受到完全的平等,以色列才能实现和平。”愿这位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的话早日成为现实。
来源:中国民族报(2011年3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