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民族歌舞 > 民族器乐  > 详细页面

彝族乐器

来源: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编辑整理:文智 2017年11月14日 阅读量:

  彝族的月器种类繁多,不仅使用自己传统的乐器,同时使用其他民族的一些传统乐器,还使用一些西洋乐器。在彝族的传统乐器中,比较有特色的有月琴、口弦、马布、阿乌、葫芦笙、三胡、芒筒、竹笛、大三弦、唢呐等。

  月琴是彝族人男女老幼皆喜欢的一种乐器,用攀枝花薄木制成。琴颈短,设十一或十二个音位,音箱呈圆形,两面蒙薄木板,下面有两个镂空的散音孔,并雕各种图案花纹。四根弦,分为上下两组,音色尖细、清脆。弹奏时,用右手拿拨片拨动前弦,用左手按弦。月琴不仅可以独奏,也可以和其他乐器合奏(右为彝族月琴,刘军供图)。

  口弦(见下图)有铜质和竹质两种。铜质一般长约6厘米,像一片小竹叶;长约10厘米。各地口弦形制不一样。凉山彝族口弦在铜、竹叶片上刻一条条像风琴那样可震动发音的簧片,演奏时用右手拇指拨动簧片,利用口腔呼吸气流与簧片的震动共鸣发音。口弦的音域较窄,但可以随音色和力度的不断变化,给人以甜言蜜语、无限情趣之感,知音一听便能心领神会。云南撒尼彝区的口弦在竹片中间刻出一簧片,该刻片一端固定,一端可自由弹动。在不能动弹的一端边上烙有一小眼,用一根丝线从小孔穿过。吹奏时,嘴含吹气口,左手拿琴,右手拉丝线,借助口型的变化、气流的轻重和丝线的松紧,吹出不同的旋律。

  马布是彝族独有的乐器,由一根如竖笛而稍短的竹管制成。一般长18厘米,口径0.6厘米,管上开6个音孔。一端插入一个更细的长约5厘米的竹管,类似单簧管发音体的哨嘴,另一端装上一个小牛角喇叭,利用簧片的振动发音。若将两根完全相同的管子并在一起,就形成双管马布,吹奏时更增加一层热烈。马布的音域在八度以上,若用牙齿和嘴唇咬压哨片吹,音域甚至可达十二度。这样的音域恰好达到人的歌唱音域,所以许多演奏者通过吹奏马布来模仿人的歌声,富有趣味,深得人们的喜爱。

  唢呐是彝族大小红白喜事时不可缺少的乐器。唢呐分为三节,吹簧为单独插的一根细竹,另外加木筒和牛角筒。在木筒上开6个音孔,吹奏时双手手指有序按压音孔,腮边鼓气有节奏地向簧管内吹入气流,可以发出洪亮清晰的声音。

  阿乌是云南子君支系的一种古老乐器,酷似周代的埙。阿乌是用有黏性的塘泥按在膝头上揉制而成的,形态朴实,呈菱形。有的制成后烧成陶质。

彝族特色乐器:补热、阿乌和牛角小筚篥;右为彝族三弦

  彝族葫芦笙的构造和原理与别的民族的葫芦笙有很大的不同。它的笙斗是葫芦瓜壳制成的,音管不封口也不密封于斗内,而直露出斗底。每根音管除按住音孔可发出固定的音外,还可以堵塞露出斗底的管口,奏出低二度的音。其音色特别柔美,演奏抒情旋律如泣如诉,十分动情。

  三胡是用原木镂空而成,前端蒙扎羊皮,后端镂空散音。琴杆长约80厘米,用椿木和金竹制作。有三个耳子,三根弦索。弓弦用马尾制作,分两股串于三根弦索之间。演奏时,每拉弓必动中弦,形成和声,发出的声音具有两把二胡的音响效果。

  大三弦是流传于云南撒尼、阿细彝族的一种弹拨乐器,用于民间舞蹈伴奏。大三弦长1.2米左右,由音箱、琴杆、琴轴、琴头、琴弦等组成。芒筒是流传于云南楚雄民间的一种乐器,也是少数民族乐器中较为少见的铜管乐器。由音筒、吹管和吹口三部分组成,音筒用铸铜制成,形状如钟,其上蒙带毛的生牛皮,音筒上插铜质吹管。吹管长30多厘米,吹口酷似西洋铜管乐的号嘴,但非常薄。吹奏时把吹管插入音筒。其声音低沉响亮,能传很远。

  彝族的各种乐器大多有固定的曲调,其音调和结构形式有相当的稳定性,各种乐器因本身构造、音域和表现力的差异,有不同的特点与常用音调,同样的乐器在不同地区,曲调也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黄建明著《中华民族之旅•走进彝区》,中国旅游出版社2006年版。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