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民族歌舞 > 民族舞蹈 > 舞蹈作品  > 详细页面

以舞为媒 吟诵丝路精神

——评舞剧《彩虹之路》

来源:中国民族报 作者:谭威 2021年03月15日 阅读量:

舞剧《彩虹之路》剧照。 新华社记者 陈斌摄

  如意大道架彩虹,花雨缤纷丝绸路。由中国歌剧舞剧院和甘肃省歌舞剧院联袂创作的大型原创民族舞剧《彩虹之路》,为第十二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入围作品。该舞剧从2015年初步酝酿,2017年完成剧本,2018年创作团队数次深入兰州、敦煌、新疆等地采风,对丝绸之路沿线历史风貌进行深入了解,完善创作。

  舞剧以“一带一路”为背景、以丝绸之路历史为题材,结构上分为“诺”“行”“困”“蓄”“和”“归”六幕,讲述了西汉时期中原王朝为互通有无、共同发展,开辟古今闻名的丝绸之路,以及在这一伟大历史进程中发生的一段段壮美故事。舞剧在艺术地再现那段璀璨文明的同时,吟诵了丝绸之路上各族人民友好和睦、平等交往、互惠共荣的大美诗篇。

  舞剧中的主人公“使者”以张骞为原型,这既凸显了张骞作为“丝绸之路开拓者”的重要意义,同时也使这一舞台形象成为丝绸之路上无数使者的代表。使者从踏上征程到被困匈奴,再到完成使命回到故土,年龄跨度大成为舞剧表达的一大特点。剧中唯一的女性主要角色“匈奴女”,通过相对较少的戏份成功塑造出了一个将深爱化作成全的女性形象。

  在简洁凝练的戏剧表达中,“汉节”是贯穿该剧的关键道具。舞剧开始时,使者郑重地从皇帝手中接过代表责任与期望的汉节;在被匈奴骑兵围困之时,使者拼尽全力护节;最后使者终于持节抵达西域,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故事至此,使者始终持有的汉节,早已不仅仅是国家的象征,更成为使者内心坚定信念的外化。

  该剧的舞蹈编排匠心独具,每个篇章的动作语汇各不相同,却又能够在整部舞剧中展现出和谐的面貌。“诺”中具有汉唐风格的响板舞,将汉宫的威严与为使者祈福的氛围营造得恰如其分;“行”中的小群舞活泼洒脱,且形象可被视作山川风景,亦可被认为是使者内心情感的流露,可解读意味极强;“困”中匈奴骑兵的群舞虽动作简洁,却能够准确传达出彪悍的特点和施加给使者内心的压迫之感;“蓄”中匈奴平民的群舞朴实无华,烘托出外部环境的安定与使者内心煎熬的极大反差;“和”中西域地区的拓枝舞,地方特色浓郁,赏心悦目。值得一提的是,编导依托大量资料并结合当下的编舞手段进行创作,使得舞段兼具古典气质与当代审美。

  舞剧《彩虹之路》中丰富的色彩显现在服装、舞美等环节上。剧中汉朝大臣着白衫,宫女着红衣;匈奴铁骑的服装以黑色为主;西域地区则是白金色调与藏蓝长裙相映成趣;山川为青色,草原为绿色,这一切都彰显出丝绸之路上地貌各异、民族众多的特点,也正因如此,各具特色的风物景观和民族文化也将这条丝绸之路映照成了真正的“彩虹之路”。

  此外,舞剧在舞台装置上构思精巧,最为突出的是舞台中后区的多层台阶设计。多层台阶在功能上打破了镜框式舞台的空间布局,呈现出增加了高度的三维舞台空间。这样,在视觉上群舞不会因为后排的位置而被遮挡。同时,舞蹈编排充分利用多层台阶,无论是营造庄严大气的汉宫气势,表现翻山越岭的使者艰辛,还是利用高度差模拟出的时空交错,都显示出这一舞台装置的重要价值。

  纵观全剧,我们不仅看到了使者一路艰难跋涉却始终坚定不移的信念,更对影响世界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作者:谭威

  资料来源:

  中国民族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