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特色村寨 > 特色村寨资讯  > 详细页面

“新疆手工乐器之乡”加依村:艺术改变生活 艺术创造价值

来源:中国民族报 作者:高新渝 2021年08月02日 阅读量:

葡萄架下,艾依提·依明(左一)与家人共奏天籁之音,共享天伦之乐。图片来源于新华网

  6月的傍晚,在新疆新和县依其艾日克镇加依村,古朴而富有民族特色的安居富民房内不时传出欢歌笑语。伴着工匠们阵阵凿木声,悦耳的都塔尔弹奏着村民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近年来,新和县依托历史悠久的龟兹乐器文化,深入挖掘本地乐器手工制作技艺等历史人文资源,推进文化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民族手工乐器制作产业和旅游服务业,在保护和传承民族艺术的同时,也翻开了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文化立县传承和延续龟兹文化

  龟兹是一个地理名词,也是一个文化名词。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的古代龟兹王国,在今新疆阿克苏地区。古往今来,这里创造出多民族、多文化相互交流、发展与融合的宝贵艺术——龟兹乐舞。据史料或遗存考证,龟兹音乐先后使用过数十种乐器。这些乐器在龟兹乐舞中展现自身特色,并融合以时代的发展与创新。

  近年来,龟兹故地新和县秉持“文化立县”这一理念,积极挖掘和发展龟兹文化。新和县依其艾日克镇加依村,被誉为“新疆手工乐器之乡”。早在300年前,村民们就一边从事生产,一边制作乐器。如今,这个200余人的小村有近一半的村民从事乐器制作,是新疆最富有特色的民间手工乐器制作地之一。加依村,毋庸置疑承载起传承和延续龟兹文化的重任。

  “十步之内,必有工匠”,在加依村,无论推开谁家的门扉,都会看到小院里摆满了成品或半成品乐器。从采料到加工,各家都有自己的传统,自成体系。村民们未曾想到,手中这些祖辈传下来的制作技艺,在新疆的民间艺术发展史上会有如此突出的影响。

  2006年3月,新和县的民族乐器制作技艺被列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三批非遗名录。2008年6月,加依村的民族乐器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遗名录。加依村现有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名、自治区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4名。

  如今,村里源源不断的乐器制作订单囊括了10余种乐器:热瓦普、都塔尔、弹布尔、卡龙、艾捷克、萨塔尔、唢呐……其中,大部分现代乐器还保留着古龟兹乐器的韵律,古今乐器虽音色有别,但都已成为龟兹文化延续的重要载体。

  文旅融合打造“天籁之音”响亮名片

  挑桑木、削音片、组音箱、凿琴颈、刷漆、贴花纸、标音阶……记者走进加依手工乐器产业园900平方米的乐器加工车间里,只见工匠们正分工明确、有条不紊地赶制着都塔尔订单。几天后,这批货将被发往全国各地。

  难以想象,这样一家占地1500平方米、年产值在500万到800万元的乐器加工合作社,在几年前,还只是6户人家参与的“小作坊”。

  阿卜杜拉·伊卜拉伊木是这家合作社的理事长。2014年,他带着6户村民共15人,在自家的平房里成立了“嘉音乐器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建立初期,由于人员短缺,乐器生产时常供不应求。为进一步扩大市场,提高产量和质量,阿卜杜拉·伊卜拉伊木带着合作社走上了转型之路。2015年,“天籁嘉音民族手工乐器合作社”电商平台注册成立,合作社业务也从乐器流水制作扩展到定向收购、全面包装……

  在阿卜杜拉·伊卜拉伊木等人的带动下,加依村手工乐器生产集制作、销售、展览、文化传播为一体,一条日渐成熟的产业链建起来了,越来越多的村民参与到产业发展中。很快,村里的乐器品牌声名鹊起,产品远销10余个国家。

  漫步在加依村街道上,一排排安居富民房整齐排列,既现代又不失古朴的民族特色。如今,这里已发展成为一个文化旅游村落。

  2012年初,新和县依托加依村乐器制作,建设了天籁加依景区和龟兹文化乐器展示中心。天籁加依景区是一个依托龟兹乐舞文化资源,集乐器制作、乐舞展示、民俗体验、摄影影视为一体的特色民俗文化旅游景区。作为了解龟兹乐器历史的“打卡地”,龟兹文化乐器展示中心陈列着新疆各民族在各个时代使用过的乐器。在这里,游客们可以详细地了解加依村乐器制作的历史和发展历程。

  “今年以来,村内已接待游客29.56万人次,旅游收入达1.27亿元,分别比2020年同期增长107.63%和242.37%。”村党支部书记拜合提亚尔·阿木提告诉记者,即使是在旅游行业受挫的2020年,全村乐器销售仍达2万余件,产值达577.6万元。

  谈及发展规划,拜合提亚尔·阿木提感慨道,“村民的就业问题,乐器的质量问题、销售问题目前都解决了,脱贫任务也完成了。下一步,我们打算继续壮大合作社的技能人员队伍,持续打造加依村‘天籁之音’的文旅名片。”

  创新传承擦亮乡村振兴底色

  相较于流水线上生产的乐器产品,民间艺人手工制作的乐器音质悦耳悠扬,装饰图案更为繁复美观,个性十足,观赏性和实用性高。作为村里的致富带头人和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乐器王”艾依提·依明名声在外。

  穿过一排排安居富民房,一块高挂的牌匾“乐器制作专业户旅游指定家访点”映入眼帘。这里便是艾依提·依明的家,他家的庭院日常用作乐器培训、制作和展示基地。

  走进艾依提·依明家,更像是走进了一座民族乐器展览馆。记者看到,庭院中央铺着红色的地毯,4名自治区级非遗传承人一字儿排开,正演奏着维吾尔族传统音乐十二木卡姆的篇章,前来参观的游客们也纷纷参与到歌舞表演之中。弹奏结束后,传承人之一的买买提·铁木尔热情地向观众展示手中精致的都塔尔,自豪地分享着自己摸索出来的一套制琴和调音的秘诀。

  “我平时的工作是去合作社做调音师,空闲时带徒弟,自己也做琴。我给自己规定,每个月至少要出10把琴!”当被问及收入时,买买提骄傲地举起3根手指,压低声音说,“党的政策好,我们都脱贫啦!单算去年,我一个人卖琴就赚了3万元!”

  为了更好地支持民族乐器制作技艺的传承和产业的发展,新和县在龟兹文化乐器展示中心为非遗传承人免费提供工作室,传承人在这里为村民传承技艺,也向游客展示民族文化。

  艺术改变生活、艺术创造价值,这已经成为加依村的生动写照。在加依村,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作者:高新渝

  资料来源:中国民族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