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民族文博 > 博物馆巡礼  > 详细页面

西南民族大学彝学文献馆

来源: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编辑整理:文智 2018年12月11日 阅读量:

  西南民族大学彝学文献馆成立于2005年5月,主要职能是通过调查、征集、收藏和展示彝文文献,开展彝文文献的抢救、保护、整理、编目、翻译、研究等工作。目标是建成一个规模适当、设备先进、资料丰富的彝文文献资料中心,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提供有力的支撑,为全校师生和国内外有关教学科研单位提供一个学习和研究彝文文献的平台。

  该馆成立以后, 在国内彝区建立了多个文献信息采集点,与国内外彝学研究机构、彝文文献收藏机构、民间文献收藏者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并在彝文文献的收集、整理、翻译、出版等方面展开了一些合作,还组建了校内专家小组和校外专家小组。

  西南民族大学彝学文献馆目前已经收藏了1000多种4000余册(卷)彝学文献。包括彝文古籍原件、复印件,彝文古籍插图、绘画,彝文古籍电子、影像资料,以及部分彝学研究方面的出版物。其中,四川彝文古籍原件和复印件共有380余种近2000卷;贵州、云南的彝文古籍原件和复印件近400种约700卷;有关彝文古籍的电子、影像资料和彝文出版物约1000多册(件)。内容涉及彝族的社会历史、哲学思想、伦理道德、宗教信仰、天文历算、文学艺术、医药卫生、自然地理等各方面,其中不乏珍本和善本。目前我馆有《劝善经》、《毕摩仪式经》、《梅查书》、《动植物谱》等四部文献被列入2013年3月8日公布的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这四本文献的具体情况如下:

  《劝善经》不分卷1册。114页,22900多字。佚名撰。流传于滇东北彝族地区。该经是从汉文《太上感应篇》翻译而来的,是现存彝文古籍中内容丰富、字数较多、时代最早的彝文木刻本。其内容丰富,涉及面很广,结合彝族的宗教礼俗、心理情态、社会思想、伦理道德、风俗习惯劝说人们要行善戒恶。书中还列举了很多行善事例和行恶事例来论证因果报应的观点。劝说人们只要行善都会得到好的结果。明木刻本(译者姓氏和译书年代无从查考)。线订册叶装。页面27×17.2cm,墨框22.1×14cm,行格10行24字。保存完好。今藏西南民族大学少数民族文献研究中心彝学文献馆。

  《毕摩仪式经》不分卷1册。47页,3525字。佚名撰。流传于贵州彝族地区。该文献具体介绍了彝族毕摩的各种宗教仪式活动,用不同的仪式来化解各种危机。使用范围广,文献价值高,具有较高的哲学价值。清光绪28年(1902)抄本。线订册叶装。页面21×20cm,墨框17×15cm,行格5行15字。保存完好。今藏西南民族大学少数民族文献研究中心彝学文献馆。

  《梅查书》不分卷1册。134页,27872字。佚名撰。流传于云南彝族地区。该文献在彝族祭祖大典上吟诵,是祭祖仪式必备的宗教类文献,使用范围广,文献价值高,是彝族著名的宗教经典,具有较高的哲学价值。该类文献在民间仅有几册。清光绪年间抄本。线订册叶装。页面25.3×28.5cm,墨框21.6×24.5cm,行格16行13-14字。保存完好。今藏西南民族大学少数民族文献研究中心彝学文献馆。

  《动植物谱》不分卷1册。146页,12848字。佚名撰。流传于贵州地区。该文献属于科普类文献,列举了各种动植物的起源和由来,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较高的实用价值。清道光年间抄本。线订册叶装。页面26×15cm,墨框24.5×12.5cm,行格4-5行22多字。保存完好。今藏西南民族大学少数民族文献研究中心彝学文献馆。

  

资料来源: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官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