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民族文博 > 民族文博资讯  > 详细页面

新疆考古新成果

——为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提供新实证

来源:中国民族报 作者:文静 2021年03月11日 阅读量:

  2020年12月4日至5日,由国家文物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文物局)指导,新疆文博院主办,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承办的“2019-2020年度新疆文物考古成果汇报会”在乌鲁木齐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国家博物馆、西北大学等10余家科研院所、高校和文博单位的专家学者与代表参加会议,就两年来在新疆的文物考古主动发掘和为配合基本建设进行的考古发掘项目进行汇报与探讨。

唐朝墩浴场遗址航拍图。 魏坚供图

  文物考古成果丰硕 展示中华文明历史脉络

  2019-2020年,新疆考古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多个考古项目取得重要发现,在人类起源、区域文化及社会发展进程、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等项目方面成果丰硕。其中,奇台石城子遗址被评为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尉犁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获2019年度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丝绸之路重大成果。此外,在科技考古、文物保护和公共文化服务等方面也取得显著成绩。

  2019-2020年是接续推进《新疆考古工作规划(2018-2022)》实施的关键之年,其间,新疆稳步推进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实施,完成申报主动性考古发掘项目29项,已实施27项,配合自治区惠民工程建设开展考古发掘24项;出土文物近1000余件(组);初步完成5部考古报告整理与撰写工作。

  汇报会上,25位报告人就35个项目,包括27个主动性项目(涉及17个遗址)和7项基本建设考古项目,以及1项考古调查进行了交流汇报。

  经过热烈讨论,与会专家表示,近年新疆旧石器考古调查、发掘工作有很大突破,在人类起源和东亚地区人群演变研究环节中不可或缺;通天洞遗址地层中发现的距今5000年的黍,有助于厘清黍从东向西的传播路线;9处城址的考古发掘不仅积累了新疆“城市考古”的经验,促进了田野发掘工作的规范化,还丰富了对遗存内涵的认识,对探索历史上中央王朝对西域的有效治理、军政建置体系的建立,以及丝绸之路沿线城市的发展和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历程、“一带一路”的历史渊源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宋新潮充分肯定了两年来新疆文物考古工作取得的重要成果。他指出,以通天洞遗址、吉仁台沟口遗址、奎玉克协海尔古城和石城子遗址为代表的多个考古项目不断取得重要发现,填补了相关领域研究空白。他强调,要充分认识新疆考古工作的学术意义和重大社会政治意义,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考古工作的“四点要求”为遵循,扎实做好考古发掘、整理、阐释工作。

2019年出土于拉甫却克墓地竖穴偏室墓的四神十二生肖镜。 王永强供图

  多个考古项目取得重要发现 接续打造考古研究高地

  2019-2020年,新疆的主动性考古重点围绕史前遗址和历史时期城址,时间上早至旧石器时代,中承汉唐,晚到宋元;空间上遍布南北疆。

  2019年,新疆考古工作者在对哈密市白杨河流域进行考古调查时,新发现文物点20处,并对已知的20处文物点进行了复查,调查工作取得了多方面的收获:发现了白杨河流域内一处青铜时代早期遗存。在这处遗存中,考古工作者首次发现了天山北路文化遗存和焉不拉克文化遗存共处的现象;发现了哈密史前时期一处冶铸遗址;发现了拉甫却克古城周边的墓地、粮仓、佛寺等遗址。初步推断,拉甫却克古城就是唐代的纳职县城故址。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哈密考古队队长王永强介绍,拉甫却克墓地发现的斜坡墓道墓有浓厚的中原汉式风格,对研究东风西渐、丝绸之路的开拓意义深远。墓地出土有开元通宝钱币等年代特征明显的遗物,测年也在唐代,是哈密市唐代墓葬的首次考古发现。唐时期斜坡墓道墓和砖室墓,证实了哈密历史文明脉络以及与中原王朝的亲密关系,补充了哈密历史时期考古的缺环。

  作为国内少见的浴场遗址,唐朝墩古城遗址的发现为探讨公元10至13世纪天山北麓的城市生活景象提供了资料与依据。唐朝墩古城遗址考古成绩显著,发现并清理了东城门址,基本厘清了古城布局结构;确认城内东北部浴场使用年代在高昌回鹘时期,至元代废弃后被改造利用,为考察丝绸之路沿线东西文化交流提供了新的材料。同时,6号院落东南部的袋形窖穴中出土较多唐代遗物,为梳理天山北麓唐到元时期陶器演变序列,探讨多民族交流融合的历史过程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此外,城址中心夯土台被明确为一处高昌回鹘时期的佛寺遗址,并出土了较丰富的遗物标本,为考察城址内部居民社会生活图景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实物史料,也为探讨唐至元时期当地宗教和社会文化方面的历史状况提供了依据。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唐朝墩古城遗址考古工作队领队魏坚说:“唐朝墩浴场遗址在形制布局、建筑技艺等方面具有浓郁的罗马风格,而浴场出土的各类遗物、墙面的装饰彩绘等又明显具有中原和本地特征,反映了东西方建筑传统和技艺在丝绸之路上的交融与创新。”

  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出土纸文书、木牍780余件,内容涉及军事、政治、经济、文学诸多方面,相关发现填补了历史文献关于唐代军镇防御体系记载的空白。通过发掘明确了烽燧遗址整体结构布局;确认其为唐代烽燧,被称为沙堆烽,同时也是一处游弈所治所,属于焉耆镇东境军事防线——“楼兰路”上一处基层军事管理机构。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馆员、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考古工作队领队胡兴军认为,对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的发掘和发现,不仅有助于深入研究唐代边塞生活和军事管理制度,也实证了唐王朝对西域的有效管辖和治理。

  此外,石城子遗址发掘明确城址形制布局和功能区划,确定其为《后汉书》中记载的“疏勒城”,出土成组典型汉代遗物,在新疆汉代考古研究上具有标尺意义。

  达勒特古城遗址发掘以城墙、城门为主,也对外城作坊区进行了发掘。发掘证实达勒特古城为“孛罗城”旧址,是宋元时期喀喇汗王朝、西辽、察合台汗国时期的西域重镇。古城具有发达的手工业与繁华的贸易,是丝绸之路繁盛的见证。

  “新疆的考古遗址、历史文物,是注释新疆‘四史’最好的活字典。”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文博院党组书记侯汉敏表示,新疆文物考古在实证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等方面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期盼参与新疆考古工作的单位多出成果、多带学生、讲好故事,培养壮大考古队伍,通力合作,共同打造新疆考古的研究高地,推动文物保护利用,服务文化润疆大业。

尉犁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出土的纸文书。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

  作者:文静

  资料来源:

  中国民族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