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民族工作 > 民族团结进步  > 详细页面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海南州实践

——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来源:中国民族报 作者:中国民族报调研组 2021年03月16日 阅读量: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因地处青海湖之南而得名,辖5个县、36个乡镇、426个行政村,总人口47.8万人,有藏、汉、回、土、蒙古等28个民族,其中藏族人口占68.3%。继2017年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后,海南州提出“奋力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州”的目标,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以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为着眼点和着力点,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目标,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全州上下呈现出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良好局面。

民族团结进校园——贵南县举办中小学生运动会,促进各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

  健全体制机制,凝聚创建合力

  围绕“奋力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州”目标,海南州委、州政府始终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研究部署,建立完善组织领导、学习调研、督查考核等长效机制,增强各级各部门齐抓共建的工作合力,推动创建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

  健全组织保障机制。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与经济社会各项工作同部署、同谋划、同检查、同落实。严格落实党委“一把手”责任,推行党委书记创建工作联述、联评、联考,发挥党政主要领导抓创建的主体责任。州、县、乡层层签订创建工作目标责任书,建立系统完善的领导体系、组织体系和责任体系,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大创建”格局。

  健全学习调研机制。组织领导干部认真学习党的民族理论政策,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定期围绕民族工作组织党委中心组学习会、专题辅导讲座,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干部抓创建工作的思想认识、责任意识和能力水平。

  建立协调推进机制。州委出台《海南州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州实施意见》等一系列配套文件,州政府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社会治理等重大项目,州人大常委会修订颁布、监督执行《海南州民族团结进步条例》等法律法规,州政协组织政协委员开展调查研究、发挥参政议政作用,各部门发挥职能优势推进创建工作,各级创建办通过督查、组织召开推进会等发挥参谋助手作用,形成各负其责、团结协作的工作合力。

  建立督促指导机制。实行州“四大班子”主要领导联县联点督导制度,州委、州政府办及创建办建立联合督导机制,制定出台民族团结进步考核验收命名办法、教育基地评选命名办法、创建示范单位动态管理办法等制度措施,形成州级层面重指导、严督查,县级层面重执行、抓落实,乡镇层面重实效、求突破,村社层面抓动员、促参与的良好格局。

以绿色产业发展助推脱贫攻坚——同德县巴沟乡农民喜获丰收。

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各族赛马选手高举国旗展风姿。

  紧扣目标主线,深化创建内涵

  海南州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突出重点,深化内涵,不断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聚焦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进高质量发展。

  决战脱贫攻坚。扎实推进精准脱贫各项工作,扎实开展“九个一批”和“十个行业”精准扶贫专项行动,旅游扶贫、光伏扶贫、教育扶贫、医疗扶贫、金融扶贫、生态扶贫等扶贫项目深入推进,同德、贵南、兴海、共和、贵德五县脱贫摘帽,173个贫困村5.3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全州绝对贫困“清零”目标基本实现,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

  着力改善民生。民生支出占全州财政总支出的80%。大力整合财政涉农资金,集中实施道路、饮水、电力、通信等民生项目,切实解决群众行路难、吃水难、用电难、住房难、上学难、就医难等问题。实施教育布局优化、民族教育转型提质、教育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三大工程”,全面落实15年免费教育,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充分利用对口支援机制,实施教育“走出去”战略,一大批孩子到内地就学就业,走出了一条就地均衡提升和内地办班提质“两条腿走路”的教育发展新路子。全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城乡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位居青海省前列,426个村级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全覆盖,农村医疗点普及率达100%。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实现州县、乡、村全覆盖,群众文化体育生活日益丰富。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着眼于织牢织密社会保障网络,全面建立社会资助“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机制,所有乡镇设立标准化社会资助服务窗口,城乡低保、城镇医保和城乡居民医疗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服务全面推进,实现应保尽保,养老、工伤、失业、城乡医疗、救灾救济、住房保障“六位一体”保障救助体系不断完善、提标扩面。城乡低保、医保、社保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体系全面建立。

  海南州还将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脱贫攻坚伟大成就作为生动教材,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通过展览、文艺演出等形式全面展示发展成果,各族群众更加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认识到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发自内心感党恩,坚定不移跟党走。

  牢记“保护好青藏高原生态就是对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最大贡献”,引导各族群众守护好高原的生灵草木、万水千山,让各族群众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实践中,增强作为国家主人翁的责任心和自豪感。

  海南州生态地位重要。黄河横贯州内5县20个乡镇,流长411公里,境内拥有黄河一级支流101条,输入黄河的水量占流域总径流量的19%。五县全部属于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华水塔”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系青藏高原东北部生态安全的重要水系、抑制西部荒漠化向东蔓延的天然屏障。

  海南州切实担负起保护三江源和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责任,构建全民参与的生态环境保护社会行动体系,研究出台《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推动生态环境保护良性发展实施方案》,使生态环境保护融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各领域、全过程,推动二者同促共进。

  海南州推动生态保护进家庭,从维护公共环境、节约用电用水等方面入手,引导广大群众树立环保意识,养成绿色生活习惯;进机关,将生态保护列入年度重点工作,养成低碳出行、节能环保办公的习惯;进社区,围绕落实社区环境监管职责,督促居民遵守环保公约,组建社区环保志愿队等,形成共创“生态社区”的良好氛围;进乡村,把生态保护纳入村规民约,建立环境网格化监管体系,依托村民自治组织保护生态,全力建设美丽宜居乡村;进学校,帮助学生从小树立生态保护理念,把生态保护纳入教育教学计划、融入师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经常开展校园“绿化、净化、亮化”活动,努力将全州中小学创建成为“绿色学校”;进企业,着力建设清洁节约生产企业,促进企业生产与生态保护良性发展;进市场商场,彻底整治市场环境脏、乱、差现象,引导消费者使用环保购物袋,创造整洁美观的购物环境。

  在全州各族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海南州生态功能从整体上得以恢复和强化,以保护三江源和青海湖两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重点的生态建设取得重大成效。木格滩、塔拉滩、切吉滩“三滩”防沙治沙取得实效,特别是贵南县黄沙头形成南北长20余公里、东西宽约3.5公里的沙漠林海,形成了由“沙逼人退”到“绿进沙退”的良好局面,成为三江源地区治沙典范。

  坚持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着力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不断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

  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海南州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增进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党风廉政教育基地等阵地作用,加强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教育,激发各族干部群众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热情。深入开展“唱响民族团结、感恩伟大祖国”系列文化活动,教育引导各族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深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将理论宣讲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重要内容。结合群众实际需要,用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党的理论政策,以文化人。依法依规在全州开展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寺规僧约制订修定工作,净化社风民风、弘扬文明新风。发挥宗教界正能量,开展“活佛高僧发挥作用,与党同行服务社会”主题活动,全面开展宪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四进”寺院活动,激励广大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建设美丽家园——贵德县精心绘制村级文化墙,助推乡风文明建设。

唱响民族团结感恩伟大祖国——海南州举办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文艺晚会暨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

本版图片由海南州创建办提供

  创新载体形式,激发主体动力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是一项基础性事业,需要全党全社会齐抓共管同参与。海南州从各行业、各领域实际出发,注重发挥基层和群众的创建主体作用,彰显地域特色、行业特色,在深度、广度和可持续上实现突破,形成了各部门齐抓共管、各行各业共创共建、全社会联动联创、各族群众积极参与共建共享的格局。

  创新形式,丰富载体。坚持“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两手抓,引导人人参与、全民共享。在全州创建单位全部达标验收的基础上,把创建工作拓展到景区、网络,延伸到州属行政单位管理的51个事业单位,推动创建“十一进”。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坚持目标导向,突出工作重点,针对不同群体开展不同主题的活动。在机关开展“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主题活动,在乡村以“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为目标开展创建活动,在社区开展精准服务、营造新风尚活动,在学校积极构建平安校园、文明校园、绿色校园,在军营开展“六联建”活动,在企业开展爱企业献才智、参与光彩事业主题活动,在寺院开展爱国爱教、守法持戒活动,在家庭选树“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在市场商场狠抓规范管理、诚信经营、保障权益工作,在景区创建文明景区、平安景区,在网络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凝聚社会共识。通过扩大创建范围,织密创建网格,夯实创建基础,民族团结进步理念深植于社会各个细胞、体现在各族群众生产生活实践中。

  典型引领,示范带动。制定出台《海南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和先进单位动态管理办法》《海南州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评审命名办法》,着力建设一批民族团结进步品牌。先后开展7批州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和2期教育基地考核验收,乡镇、社区、学校、军营全部创建成州级示范单位,80%的村庄、机关、寺院、企业、市场商场、景区创建成州、县级示范单位,形成以点串线、以线连片、以片带面的示范创建格局。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评先评优活动,表彰“五星级文明标杆户”,评选“最美海南人”“最美敬老之星”“三好僧尼”等,为各行各业深入开展创建工作树立标杆。通过典型引路,发挥“选树一个典型、引领一个部门、影响一方群众”的辐射效应。

  加强宣传,凝心聚力。海南州始终将宣传教育和思想引导作为凝聚共识、汇聚力量的重要抓手,在全社会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为创建工作营造良好氛围,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入脑入心。注重人文化理念,开展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滴灌式宣传教育,结合“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等节点,深入开展“感恩党、听党话、跟党走”“爱家乡、促进步、讲正气、树新风”等教育活动,使“两个共同”“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深入人心。运用大众化的方式,充分发挥各类媒体平台的作用,在全社会广泛持久地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的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做到广播里有声音、电视里有画面、报纸上有文章、网络里有故事,营造人人爱团结、事事讲团结、处处显团结的浓厚氛围。牢牢把握舆论主动权和主导权,通过“云藏”藏文搜索引擎等广泛开展网络宣传教育,让互联网成为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最大增量。打造实体化渠道,命名17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并免费对外开放,建成一批以民族团结进步为主题的教育馆、校史馆等,其中海南州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馆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列入各级各类学校教学计划,做到教材、教师、课时“三落实”,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到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全过程,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青少年的心灵深处。

作者:中国民族报调研组 

  资料来源:

  中国民族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