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民族旅游 > 民族风情  > 详细页面

赛汗塔拉城中草原的人文底蕴

来源:包头日报 作者:张贵 2019年12月04日 阅读量:

  赛汗塔拉蒙古语意为美丽的草原。赛汗塔拉城中草原位于包头市城市中心,有万亩草地,绿草丛生,百花吐艳,柽柳(红柳)成林,鸟语花香,梅花鹿与人相亲相近,还不时能见到骏马奔驰。赛汗塔拉城中草原不仅是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且有深厚的人文底蕴。

  赛汗塔拉湿地的形成

  自古包头故地有一石门水出春坤山(属大青山,包头固阳境内)南北流向黄河,约115公里。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曾亲临石门水,在其著《水经注》中记述了石门水的流向,黄河“东迳九原县故城(孟家梁古城)南,……又东过临沃县(麻池古城)南,……河水又东流,石门水南注之,水出石门山(固阳梅令山)。”

  石门水何处注入黄河,1953年始包头建设工业基地,有5项全国重点工程开工,为找包头水源,请全国知名专家论证,认为原石门水从包头万水泉注入黄河。

  石门水即今昆都仑河。昆都仑河东有一博托河(今东河槽),两河水都出大青山,河水流出大青山经黄土台地,而两河之间地势东北高西南低,每当大雨发洪水,水从东流向西,使大量泥沙冲在石门水东岸,一年一年使石门水西移。石门水是季节河,在石门水西移中在原河流经的低洼处就形成一大片湿地,即赛汗塔拉湿地。当石门水西移至乌拉山南昆都仑召、西河楞、孟家梁黄土梁时,因地势高就不能再西移,这样原石门水从万水泉入黄河,就从召湾处入黄河。

  石门水经过几次大洪水西移是有史籍记载,元代包头故地属大同路,《绥远通志稿》等记载,公元1326年“大同路属县大水”,公元1331年“大同路累岁水旱”。清代包头故地属萨拉齐厅管辖,公元1822年“归化城、萨拉齐两厅山水涨发”。公元1904年“包头暴雨骤至,势如倾盆”。一年一年石门水西移形成草原湿地,1944年《昆都仑河详细图》就准确地绘制出赛汗塔拉湿地的位置和面积。

  清代赛汗塔拉湿地归乌拉特部管辖。1928年包头设置县,赛汗塔拉湿地归包头县管辖。1953年,包头市大规模开始建设。1956年,原乌拉特属地东部划为包头市青山区、昆都仑区,赛汗塔拉湿地就成为城中湿地。1994年,包头市人大做出《建设赛汗塔拉公园的决定》。2014年,包头市人民代表大会,修订为《包头市赛汗塔拉城中草原保护条例》,2018年,包头市人民政府将赛汗塔拉湿地和周边扩建成为全国闻名的城中万亩草原。

  赛汗塔拉是乌拉特蒙古部的驻牧地

  明代嘉靖十一年(公元1532年),成吉思汗的十七世孙阿勒坦汗土默特部驻牧丰州滩,包括今包头市区。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清政府将成吉思汗胞弟哈萨尔十五世孙布尔海的三个子孙,从呼伦贝尔大草原迁到黄河北阴山南驻牧。以今东河区大照壁为界,东部为土默特部驻牧,西部为乌拉特部驻牧。

  乌拉特部驻牧阴山南布尔海的子孙分为三公旗,“叙从征功。以图巴掌中旗(中公旗),鄂木布子鄂班掌前旗(西公旗),色棱子巴克巴海掌后期(东公旗),同封镇国公,授札萨克世袭。前中后三旗同牧地。”(《清史稿·地理志》)昆都仑河将阴山分开,东称大青山,西称乌拉山,乌拉特部主要驻牧乌拉山南北。由于乌拉特三公旗牧地不分,所以赛汗塔拉成为乌拉特三公旗的驻牧地。

  赛汗塔拉湿地镶嵌在乌拉特草原中,使得乌拉特草原更加美丽,山峦起伏,古树参天,花草丛生,溪水漫流,风景优美。还是麋鹿出没地方。公元1226年,成吉思汗西征西夏,路经乌拉山“主圣望见穆纳山咀”(《蒙古黄金史》),穆纳山即乌拉山。成吉思汗见到乌拉山下草原麋鹿成群,当然赛汗塔拉也是麋鹿出没的地方。成吉思汗降旨:“丧乱之时,可以隐遁;太平之时,可以驻牧,当在此猎捕麋鹿,以游豫晚年。”(《汉译蒙古黄金史纲》)麋鹿在乌拉特草原出没直至清代。因此,乌拉特蒙古族认为优美的草原是“由苍天赐给的缘分,我们相聚在这里……是我们幸福吉祥的故乡。”(乌拉特民歌《先辈之福》)

  哈萨尔后裔信奉的祭脑包

  哈萨尔生于公元1164年,为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立下汗马功劳。“纳忽山(鄂尔浑河东)一战,擒之论功,以哈萨尔为第一,予以恩赏,凡哈萨尔子孙位次在宗室之上。”(《新元史·哈萨尔传》)公元1206年,铁木真推为全蒙古大汗,尊称成吉思汗,委以哈萨尔四千户。公元1219年,成吉思汗委任哈萨尔留守漠北,驻牧呼伦贝尔草原。公元1648年哈萨尔后裔迁至乌拉山南北。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哈萨尔的另一支后裔茂明安部迁至阴山北艾不盖河乌兰察布草原,同时将哈萨尔祭奠堂迁至昆都仑故地。包头地段黄河南鄂尔多斯有成吉思汗灵寝,黄河北有哈萨尔祭奠堂,包头理应是蒙古民族文化的传承地。

  祭脑包是蒙古民族祭祀之重典,脑包象征神在其位。因此哈萨尔的后裔乌拉特部亦信奉祭脑包,原乌拉特前旗在乌兰布拉格(乌不浪沟)祭脑包,乌拉特中旗在今昆区张家营子东祭脑包,乌拉特后旗在昆都仑召北祭脑包。为尊重乌拉特部蒙古民族的风俗习惯亦在赛汗塔拉城中草原建了神圣的脑包。

  乌拉特部祭脑包是在水草丰美的农历五月十三,祭祀礼仪有血祭和奶祭。血祭则宰杀牛羊作供品,奶祭供品是奶食品、酥油饼等。每当农历五月十三,牧民穿盛装骑马带供品到脑包,在脑包顶插挂上五颜六色的布条和印有骏马的经旗幡。

  祭祀开始,由包达姆拉(主持人)献哈达,盛满酒,喇嘛点燃香,诵祭祀经或祭祀文。人们默默祈祷神灵保佑,主持人和祭祀之人,同念“福来!福来!福来!”,然后祭奠的牧民围脑包从左至右走三圈,叩头礼拜,最后举行射箭、赛马、摔跤等竞技活动。乌拉特部在祭脑包时还祭马,将一匹高头骏马拉到脑包前,当众宣布此马为脑包马,给马戴上哈达,从此该马不能使役和出售,反映出蒙古民族浓厚的马文化。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与旅游之间具有天然的耦合性。因此,我们发展赛汗塔拉城中草原旅游和休闲产业时,不要忘其文化旅游资源,深入探索推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管理体制、工作机制,形成包头本土相互促进的体制机制。

    

  作者:张贵

  资料来源:包头日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